聯合社區應該是台灣獨特的社區工作模式,希望鼓勵這些範圍狹小、各自為政的社區「綁」在一起,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精神。但「綁」在一起有比較好嗎?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如果社區不要被侷限在村里的軀殼當中,而與其他社區產生互動連結,會不會產生另一種「化學作用」,而讓社區有更不一樣的感覺?
本書撰寫目的如下:
一、 建構聯合社區相關的知識基礎,以做為理念的依據。
二、 說明我國聯合社區的政策發展與外國社區聯盟實踐經驗。
三、 分享作者在桃園參與聯合社區推動的過程、實踐經驗與發現。
四、 彙整全國各聯合社區相關的研究成果,從組織型態、計畫形成與執行能力、政府與聯合社區的互動關係、專案經理人的角色功能及後續發展等面向為內容,以理念、實踐及反思三個層面加以分析。
五、 提出本書的結論、反思及建議,以做為對本議題有興趣者之參考。
本書撰寫目的如下:
一、 建構聯合社區相關的知識基礎,以做為理念的依據。
二、 說明我國聯合社區的政策發展與外國社區聯盟實踐經驗。
三、 分享作者在桃園參與聯合社區推動的過程、實踐經驗與發現。
四、 彙整全國各聯合社區相關的研究成果,從組織型態、計畫形成與執行能力、政府與聯合社區的互動關係、專案經理人的角色功能及後續發展等面向為內容,以理念、實踐及反思三個層面加以分析。
五、 提出本書的結論、反思及建議,以做為對本議題有興趣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