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某社區公園附近,有一個小小的傳統市場,隱身在一棟兩層樓的私有建築物內部,內部二層樓各約兩百坪,四周圍有各種商店。這個小市場自一九五○年代中期開始營運,特別是在一九八○年代後期到二○○○年之間,生意大幅興隆起來,不但攤位一席難求,連附近巷弄兩旁的住家和店家門外,也擠滿各式各樣的水果攤、雜貨攤,還有滷味、糕餅、包子、饅頭……等流動攤商;人群熙熙攘攘,攤販叫賣聲、顧客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讓人感覺熱鬧、忙碌、充滿活力和幸福。
故事開始於何金姑與王明輝的歲月流轉,由偏遠的山村、漁村走向都會。兩人在傳統市場裡見到攤商間與客人們,時常聚在一起熱烈的討論家事與時事,從兒女教育、年金改革、司法改革、選舉趨勢,人人各有一套理論,講得頭頭是道。一群人嘻笑怒罵、插科打諢,嚴肅的事被他們吵得好快樂。藉由市井這些人那些事,呈現臺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七十年間,科技飛速進步、社會由單純走向多元的進程中,庶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