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雞其實沒有雞雞!但各文化卻特別青睞用「雞」來指涉生殖器,嘲諷、咒罵令人不悅的人事物,彷彿雞跟人類結下什麼難解的樑子。事實是,雞沒有陰莖,只有泄殖腔。牠們的交配動作並非「插入」,而是腔口摩擦腔口,同時公雞把精液射入母雞體內。
雞,似乎微不足道,不像牛、豬、羊等牲畜,可以養大增肥,變成神豬、神牛,那麼引人注目,但從兩河流域、埃及,再到《聖經》,雞,是報時的神聖之物,光明的象徵使者。從中南美到東南亞,雞,是祭壇上為人類犧牲的祭品,代人受罪。
雞排,不應該只是社群媒體的祭品文。在西非和美國蓄奴時代,雞,是推動社會平等發展的家禽。當飼養豬、牛、羊等大型家畜不是多數人可以負擔,養雞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雞的食量小,不會與人爭奪食物,又會吃害蟲,促進公共衛生。這使得一般人也有能力以雞獻祭,寄情來世。不止如此,雞也較易轉換成可食用肉類,成為蛋白質來源。一戰時,美國政府鼓吹人民在家後院養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