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陌生人 | 拾書所

我心中的陌生人

$ 522 元 原價 580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帕慕克繼《純真博物館》以來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與普魯斯特、湯瑪斯.曼、卡爾維諾、艾可等一代大師並列
●帕慕克親自指定大師攝影:內封照片使用萊卡名人堂攝影獎得主、「伊斯坦堡之眼」攝影記者Ara Güler作品
●收錄《生命如不朽繁星》作者安東尼‧馬拉專文
●2017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2016年俄羅斯Yasnaya Polyana文學獎外語文學獎獲獎
●2016年曼布克文學獎入圍
●費城詢問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紐約客、首都週報、波士頓全球報、洛杉磯時報等全球媒體重量好評

◎多聲交錯的群像敘事
守護子女的老父親、為政治理想奔走的年輕人、因愛情受盡折磨的鄉下小販、為掌控自身命運而用盡心計的年輕女孩……他們並不讓故事淹沒自己的心聲,有時發言打岔請作者停筆以便補充,有時對讀者暗自道出忍耐已久的怨言,有時甚至自故事隱遁其蹤跡,試圖守護寶貴祕密……在帕慕克的筆下,浩瀚的城市風景往往由日常生活堆砌而起,一代又一代的群體記憶永遠由一個個小人物的哀與樂細細織成。

◎詳實附錄‧藉小人物的故事鳥瞰大歷史
《我心中的陌生人》附上完整人物關係圖與大事年表,在平民百姓的生活間織入商業都會的興起變遷、婦女權益的步步進展,甚至遠眺亞美尼亞大屠殺、伊斯蘭革命、波灣戰爭、六四、九一一等大事件,在「家」與「國」的兩相對照之下,感知家族史如何成為城市史、一國之史,甚至世界史的微型縮影,而群體的歷史足跡又是如何因一個小人物對自由、信念、幸福、愛的孜孜追求而得以綿延。

◎「伊斯坦堡之眼」Ara Güler大師攝影
帕慕克二○一五年接受《衛報》訪談時,表示《我心中的陌生人》是部「少數允許工人階級為自己說話的小說」,在街頭步行叫賣酸奶和卜茶的小販,如何從手工模式被迫快速習慣商業經濟的高速運作,成為貫穿本書的重要意象之一。中文版內封經帕慕克親自指定,特別使用有「伊斯坦堡之眼」美譽的攝影記者Ara Güler作品。Ara Güler曾獲萊卡名人堂攝影獎、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自稱「視覺的歷史學家」,主張人物攝影應當展現人的記憶與苦痛,與帕慕克同為世界知名的土耳其文化巨擘,兩人也曾合作伊斯坦堡攝影集。

城市之所以為城市,正是因為你能將內心的奇異感覺隱藏在人群之中。
愛與理想的艱難抉擇X悲喜交織的街頭人物群像X伊斯坦堡五十年的風物史詩

我日夜行走,看著所有瞬間的街景綿延成漫長的五十年。
而我心中的那個陌生人,也不停編織著在這座城市留下痕跡的奇異故事……

梅夫魯特在伊斯坦堡的大街小巷日夜行走。
他肩上挑著卜茶,沿途叫賣,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收工後,就回到妻子身邊歇息。
在日復一日安靜的年歲裡,他見證伊斯坦堡興衰起落的五十年,看著這座世界之都始終在古老的樣貌中展現活力。
他也傾聽著自己胸中莫名的念頭,感覺身體底下持續舉步的雙腳,走在這座古城裡,就像是走在自己腦海編織的故事裡。在這個故事裡,傳授街頭法則的父親、說謊的兄弟、有著烏黑大眼的女孩,所有人紛紛開口,說起自己的歷史……
故事從他和女孩從鄉下私奔到伊斯坦堡的那天說起。
那個夜晚,他終於走向他寫了三年情書的那位女孩。他並不知道,他正朝著自己壯麗的未來走去,也朝著這輝煌城市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去。

本書以梅夫魯特為主人翁,兼以他身邊人們娓娓自述,再次以多重視角展現帕慕克式的眾聲喧譁,超越《我的名字叫紅》千絲萬縷的情節編織,更勝《純真博物館》柔情細膩的傾城之戀,以人物為梭,再度敞開伊斯坦堡的神祕大門,縝密織出由無數小人物打造的偉大城市風景。

◎延伸閱讀: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白色城堡、新人生、黑色之書、雪、純真博物館、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