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溪發源於「水山」,其中上游丘陵山地的地質年輕脆弱,在造山運動中,這些未變質且膠結不良的土石,不斷被抬升,新的斷層於平原區不斷開始發育,然也因這種地質,曾文溪由它的縱、橫斷面、流向、流量及鄰近的地形特徵,順應千百萬年自然營力的作用形成今日河川的面貌,在嘉南平原演化出一段臺灣移民開括的歷史。
本書的發想,來自於民國100年社區大學與日本交流的經驗,當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向水利署提出「百年走百川」的計劃,實施過程中碰撞出「流域學習」的概念。
民國104年,林朝成老師、王筱雯老師擬將「流域學習」的理念帶進成功大學的通識課程和專業服務學習行動。其間,認識了地理學家《大臺南的地形》一書的作者—楊宏裕。楊老師紮實的在地考察功夫,正可承續先前時報文化、經典雜誌說曾文溪故事的風格,在曾文溪上、中、下游的地景中說出一個個的故事、地形的學理與聚落生活的方式。
同時,邀集跨領域的學者許泰文、黃世輝、鍾振坤、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