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怒(Hangry)=飢餓(Hungry)+憤怒(Angry)
在飢餓控制你之前,先控制你的飢餓!
「我也不想發火,但是我餓了……」
想必你一定有過「餓到生氣氣」的時候,比如工作太忙,不小心忙過了吃飯時間,肚子空空,就特別容易發火。
飢餓的力量會改變我們的情緒。但為何餓過頭或吃太飽都會令人情緒失控?你是真的餓了,還是覺得嘴饞?
本書從健康醫學、心理學與科學的觀點,深入探究隱藏在生活中常見的飲食問題——餓怒症,包括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餓怒,以及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像是如何左右我們的心情、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影響人生決定等。
此外,餓怒還會使我們渴望富含鹽、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這類食物能即時提供大量的熱量與味道,但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反而讓人陷入「飽食性悔恨」中。
書中提供45種超級實用的方法,教你吃對時間、選對食物、用對方法,遠離餓怒效應,幫助讀者逐步了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身為心理學博士的作者,也善用自己「正念」的專業,帶領讀者在進食時能更有覺知,不落入自動導航的無意識進食模式,進而幫助我們將餓怒轉化為開心的情緒。
餓怒的解方
破解餓到發飆的密碼。
壓力程度、睡眠品質、喝水多寡、糖份攝取……等因素,都會影響你是否因飢餓成怒而盲目瞎吃。
讓用餐環境改變你的食慾。
留意自己在哪裡最容易感到餓怒,同時傾聽體內的飢餓信號,提醒自己是否只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吃東西,你就放任自己也跟著狂吃。
你的餓不是真的餓。
學會辨別是「肚子餓」還是「心理餓」。當我們一心想要吃到美食時,反而會不自覺陷入餓怒中。
壓力越大,要吃得越健康。
精神不濟時,我們通常會喝咖啡或吃含糖食物來提神,但如果體內的鐵含量不足,這兩種食物都不會有任何幫助。其他如維生素D、鎂、肉桂等不同元素,也對身體各有益處。
從正念飲食開始,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覺察自己如何吃、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更重要。即使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進食行為,比如拿起叉子、選擇座位、咬一口前先停頓一下,或慢慢吃,都對飲食體驗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