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視角: 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 | 拾書所

國家的視角: 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

$ 569 元 原價 720
人類學、政治學重量級經典、研究「國家」必讀 《反穀》、《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作者 解釋「國家機器」會如何動起來,以及立意良善的社會計畫,為何最終又慘遭失敗?   為何菁英與執政者原本立意良好的烏托邦發展計畫,往往以災難收尾? 為何中央政府由上而下的介入,總是不能成功改造「地方」而屢遭挫敗? 受到吹捧的「高度現代主義」精神與視覺美學,是如何從根本就與人類生活扞格不入?   影響無數學者與學科領域,重新審思「國家」與「地方/人民」的關係 在這趟豐富的學思旅程中,作者斯科特不僅精準的勾勒出國家每每嘗試介入、理解並控制社會的手法,更進一步解釋為何歷史上那些意圖良善、美好且宏大的「國家計畫」,卻往往以失敗告終。 從歐洲的封建稅收制度,到列寧、羅莎‧盧森堡等重要「社會主義革命家」的差異;從巴西利亞到坦尚尼亞的造村計畫,作者也談論科比意與珍‧雅各對都市規劃的歧異看法。藉由放眼全球與歷史尺度的宏觀視野,加上細膩甚至可以說是過於細節的田野與文獻資料,斯科特生動且偶爾嘲諷、戲謔的敘述筆法,讓這部作品不只有理論深度,更是讀來更深具趣味且常藏有寫作巧思的敘事文本。#     ☆ 1999年美國政治學學會年度大獎 ☆ 2000年歐洲政治學學會馬太‧道根大獎(Mattei Dogan Award) ☆ 2015年美國政治學學會亞倫‧偉達夫斯基獎(Aaron Wildavsky Award) (此獎頒發給對公共政策有長遠貢獻的書籍) ☆  2015年美國政治學學會班傑明‧立品寇特獎(Benjamin E. Lippincott Award) (此獎兩年頒發一次,頒發給出版十五年後對政治學界仍具深遠影響力的著作)   ★ 書中作者解釋現代治國方略的基本原則:打造精簡化與可辨識性的社會工程。 ★ 國家主導的社會工程計畫中,導致大規模與全面性災難的四大必要條件: 一、對於控管自然和社會的行政秩序 儘管這是當代治國方略中不起眼的工具,卻也是雙面刃——對於維護並執行我們的福利與自由至關重要,但也能成為當代專制君主制度所用的設計。 二、高度現代主義意識形態 透過秩序、效率、理性等方式支持科學與工業,並排除歷史、文化、與自然過程。大多數手握權力的國家官員和首腦以及秩序的設計者都持這類觀點,他們熱衷於某些類型的計畫和社會組織形式,而這也與他們的利益也有密切的關聯。 本書強調,前兩項過程本身並不致命,甚至有可能促進改革;但一旦與下列三、四這兩項元素結合,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三、充滿攻擊性的集權政權 有意願、也有能力使用強制權力,並以將社會改造成高度現代主義為目標,這樣的極權政權將使高度現代主義意識型態的設計成為現實。 四、被動的市民社會 這樣的社會缺少抵制這些國家社會工程計畫的能力。   這本書的目的並非反抗或是指責個別的社會計畫或高度現代主義的意識型態,而是要指出這兩者結合所產生的「帝國主義」,是如何侵略與忽視在地知識與習俗。 這項課題值得所有關注「國家機器」如何運作、或是「社區如何動不起來」的人,從「國家的視野」再度審視與思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