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生命說再見套書: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讓告別成為禮物 (2冊合售) | 拾書所

學習與生命說再見套書: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讓告別成為禮物 (2冊合售)

$ 553 元 原價 700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臺灣第一本自殺者遺族公開親身經驗的全書,與你分享最悲痛的心情以及被留下來的人該如何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與督導、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呂旭亞 心理學博士、榮格分析師、林綺雲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周昕韻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夏一新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院長、張凱理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支援醫師/竹北臺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張翠華 桃園市生命線主任、楊金章 汐止152靈糧堂牧師、賴聲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創院院長及教授、編劇、導演、賴念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 退休教授 暖心推薦 這是一個自殺者遺族尋找一百零一個活下去的理由的作品。自殺是人世間的悲劇,被留下來的人如何面對這永恆的空缺﹖當生命景況不復從前,我們如何停留在這個人生,繼續活著﹖當我們想跟隨逝者的腳步而去時,怎麼辦﹖ 自殺在人間是個禁忌,被留下來的人被稱為「自殺者遺族」。他們的身心健康因遭逢親友自殺有著結構上的弱化,需要特別的照護。也因為年歲的增長,面臨的考驗與需要因為環境與資源有所調整,已不是哀傷輔導可以涵蓋,而是如何與這個經驗共處。作者二十年前失落至親,在這個曾經可以殺死她的至痛苦楚當中翻滾,從急性的悲傷混亂期,到面對永恆的空缺,從臺灣去了英國,在命運的推波之下,再次回到臺灣來。面臨回到自殺現場的種種不可能,她的靈魂指點一條道路,要她從生活之中,每天找到一個理由活下來,來對治生命被重創之後的荒蕪與枯乾,進行深層的整合與爬梳,重新找回生命力量與養分。這是臺灣第一本自殺者遺族公開親身經驗的全書,期許本書能夠喚起社會大眾對這議題的重視,更希望能感動被卡在暗黑世界的受傷靈魂,能夠找回對生命說「是」的勇氣。 《讓告別成為禮物》 本書特色★知名安寧療護教育家兼研究者凱西.科特斯–米勒告訴讀者如何以幽默及悲憫認識並改變 對死有限的既有認知。直面仍被許多人視為禁忌的死亡話題,並探討應該如何公開、坦誠地談論這個話題。教導讀者如何以有意義的對話討論死亡及臨終,以確保生命最後一段時日的生活品質。陳文玲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朱為民 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玉蟬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教授、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夏一新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楊重源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誠摯推薦 現今,國人的平均壽命為八十歲,醫藥和現代科技擁有延長生命的能力,甚至有時候讓人以為,死亡的過程,比死亡還要恐怖。因此,我們需要面對新的挑戰,誰有權力決定我們怎麼死,何時死,現在都是問題。所以,在自己或所愛的人生病前,在悲傷、懼怕、否認將我們淹沒前,我們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練習面對死亡這門功課。當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時刻,我們就可以開啟跟所愛的人的對話,談談臨終時,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讓我們有機會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去完成任何心中遺願,例如好好說再見,說聲我愛你。這本書不是什麼處方單,也不是要我們完成一份死前必做的事項清單,更不是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或者需要做什麼決定。而是在進行這樣的深思熟慮後,會讓我們更完整地擁抱生命,比較不會害怕與不安,死亡不僅只是一個醫療過程,人生這最後一程也需要擁抱情感及意義。本書作者邀請你找回生命的主權,以下問題會幫助你開啟這個過程: ◇為自已和親人爭取先進的照護政策 ◇如何與親人討論臨終遺願 ◇如何與孩子討論死亡 ◇如何打造富同情心的職場 ◇為同事打氣的實用策略 ◇如何與照護人員溝通 ◇親人過世後如何安度家中的改變 ◇醫療協助臨終(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MAID)的具體內容 這些對話一點也不可怕,而且還充滿人生意義──以及了解自己和親人想要的是什麼所獲得的解脫。讓告別成為禮物,由此而學習的信心和方法,來適應人生必經的歷程,並從中成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