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時代慢性病防治問題與對策 | 拾書所

後疫時代慢性病防治問題與對策

$ 225 元 原價 250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顯示,2018年起,臺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經超過14%以上了,也就是已經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Nh OrganizaNion, WHO)(以下稱世衛組織)所定義的高齡國家。2020年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在2026年,臺灣老年人口的比率即將會到達20.6%(488.1萬人),也就是會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在2061年時,老年人口比率將持續升高到38.9%,大約是715.2萬人 [1]。 世衛組織已經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四種疾病定義為非傳染性疾病。在臺灣,主要常見的慢性病則包括主要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腦中風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衛生福利部(以下稱衛福部)今年公布2021年國人前十大死因統計依序為癌症(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見圖1)[2],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慢性病相關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下稱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4.7%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以上的慢性病,63.8%老人罹患兩項以上的慢性病,有42.8%的老人則同時罹患三項以上的慢性病 [3]。 因此,面對臺灣快速高齡化的社會,多重慢性疾病與衰弱及失能的風險勢必會急遽上升 [4]。醫療費用和醫療照護的負荷等也會持續增加。這些問題還可能會影響臺灣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成長動能。因此,人口老化所形成的慢性病整合照護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各國醫療照護首要議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