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崇拜溯源: 從斬蚩尤神話到宋朝天象解說, 為什麼歷代皆尊關羽為忠義的化身? | 拾書所

關公崇拜溯源: 從斬蚩尤神話到宋朝天象解說, 為什麼歷代皆尊關羽為忠義的化身?

$ 288 元 原價 320
壯志威風千古在,英雄氣概萬夫奇。 堂堂廟貌人瞻仰,忠勇惟君更有誰? 威震華夏,聲名絕代! 成神後的關羽,何以能影響人世至今? 其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政治陰謀牽扯其中? 而關公崇拜又是如何凝聚各民族間的情感? ▼關公好讀《春秋》,宋人變法卻不得不棄其如敝屣? 「熙寧變法」欽定王安石「新學」為官學,據說他曾「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圍繞《春秋》一經在熙寧變法中的波瀾,後世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王安石雖然有心改革,卻未能徹底掌握官場人心,致使變法失敗不說,更造成宋朝士人混亂,冗官不斷,致使埋下靖康之禍的種子。 ▼關公斬蚩尤、戰秦瓊,實為時人信仰多元的證明? 其實和現代存留的很多神祇一樣,關羽崇拜也是在宋代重新發端,漸至後世勃興的。看起來「關公斬蚩尤」較「關公戰秦瓊」更為荒誕,但影響卻極為深遠。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將了卻天災人禍的希望寄託於神靈;而廣泛出現於話本、小說中的關羽,無疑為當時最「親民」的傳奇英靈。在人們的想像中,關羽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甚至能解決執政者所擔心的,解鹽歉收之難題。 透過「關公斬蚩尤」的故事,人們洞察到的不只是宋朝政局的紛擾,時人信仰的高度自由性,更有統治者在內憂外患之下,仍想偏安一隅的被動心態。 ▼橫跨儒釋道三教的關公,何以被尊為帝君之一? 即便改朝換代,人們對佛家、道教的信仰仍歷久彌新,屹立不搖。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本就有「皈依佛門」的描述,隨著外來宗教的傳入,其神勇威武的形象,更被信徒與「毘沙門天」附會結合;而從道家的角度看來,徽宗倚重的張天師一系,有調兵遣將的本事,自然也能呼召關羽,為人們排憂解難。 到了清朝乾隆時期,關羽的神格形象甚至兼容三教,跨越種族,成為清廷以至全民普遍供奉的「護國佑民」之神了。 本書特色: 本書以研究關羽生平及後世對其信仰崇拜一事,進行溯源、分析與探討。作者胡小偉以文化研究者的獨到眼光,小心辨析史實,大膽推論著述。書中詳細探究了關羽成神後,經過儒釋道三教「洗禮」後的神格變化過程;當中牽涉的人為因素,尤其值得後人細細推敲玩味,藉以更深入地了解歷朝歷代的政局特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