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極拳源於明末清初,為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祖傳拳術的基礎上,根據太極陰陽、五行八卦變化之理,及日月星辰天地旋轉運行的規律所創編。以陰陽變化之理打太極拳,旨在指導人體一開一合、一屈一伸。動則生陽為開、靜則生陰為合;屈者為陰,伸者為陽。利用螺旋纏繞規律,產生力和化解力;充分利用圓的作用,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陰陽互用,屈伸開合,使人體靈敏無比。故稱其為「太極拳」。 太極拳在陳氏族內經六代傳承至陳有本時,陳有本將祖傳原有套路歸納為一路(以柔為主)和二路(以剛為主,亦稱炮捶),時人稱其為「略」,即傳統意義上的「小架」,這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之後,太極拳在傳承過程中,先後演變、派生出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及和式等主要流派。 《太極拳圖畫講義》為陳有本之孫陳鑫所著。陳鑫集數代先輩經驗理論之大成,並結合自身實踐與體會,將家傳絕學六十四勢傳統拳法之精髓,筆之於書而無所隱。此書以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