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伴隨著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變遷的臺灣歌仔戲,百餘年來存留不同歷史語境的時代文本,演化出「與時俱進」的多元展演景觀,也傳播到閩南和東南亞等華人族群常民生活中。本書結合文獻史料的挖掘耙梳,實物史料的蒐集考證,田野踏查與口述訪談的「三重證據法」研究策略,重返「圖文顯影」宣傳戲單的歷史現場,賞析兼融「戀戀國風/博物樂府」的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解讀奠基腹內與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探究新劇《恆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述論縱橫劇壇八十餘載的「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透視「文化霸權/狂歡嬉戲」的國語電視歌仔戲,綜覽「高雄天藝術節」的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建構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積鉤1960年代「柏華閩劇團」與「牡丹桂閩劇團」的新加坡演出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