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賢相,
詩人靈魂的政治家,用人生寫下改革血淚史。
一位改革急先鋒,為何遭千夫所指、後世譏諷?
夾在政治黑函和民生福祉之間,他該妥協退讓?抑或勇往直前?
滿腹的政治理念碰上了知己的好皇帝,
宋神宗與王安石君臣遇合,濟世大道得以施展。
然而事業即將落成之際,王安石卻又悄然隱退,
是為實現山林遁逸之志?或是另有隱情?
應當承認,王安石的人生際遇可算是非常圓滿的。
學而優則仕,「仕」的極致便是宰相,他作了宰相,並且一作就是八年。
他不作宰相,也不是因為被罷官或革職,而是連上奏章一再請求才蒙允許的。
假若他願意,假若他貪戀權勢富貴,他可以再為相十年,一直到宋神宗死去。
然而,他終究是急流湧退,辭官不作了。
范仲淹說:「進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他的行藏進退之節也是如此嗎?
從世人口中的「荊國公」、「拗相公」,一直到看淡人生的「半山老人」,
王安石看似順遂的人生歷經了看不見的轉變。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