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智慧: 結合文學、歷史與哲學的哈佛畢業演講, 教你掌握風險與報酬 | 拾書所

金融的智慧: 結合文學、歷史與哲學的哈佛畢業演講, 教你掌握風險與報酬

$ 342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學院院長、花旗集團前執行長等意見領袖強力推薦
◎ 2017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商業書單
◎ 2017年Amazon.com商業與領導類年度選書
◎ 2017年《財富管理》雜誌最佳商業圖書
◎ 《金融時報》、《出版人周刊》、《紐約客》《環球郵報》等多家媒體推薦

食衣住行育樂,都建立在金融之上,
本書不說行話、不算公式、不看圖表,
結合人文,教你活用金融原則,
處理危機、愛情、婚姻、人際、失敗等問題,讓你過得更好!

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貪婪、騙人的形象,累積社會的不滿,到現在仍令人避而遠之,
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詆毀金融已是家常便飯,
以為金融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背後也沒多大智慧。

但哈佛商學院與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Mihir Desai)指出,
金融對於經濟和生活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
金融活動隨處可見,從消費、教育、保險、退休、住房等各方面都是。

2015年,他受邀到哈佛管理碩士班,進行畢業演講,題目為「金融的智慧」,
用人文的角度釐清金融對於生活的問題,
演講結束後,得到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諸多迴響,因此催生了這本書。

德賽教授從人文觀點透視金融概念,創造出獨特的對比:

● 文學──《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是風險管理的指導者
●  藝術──美國當代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是融資槓桿的倡導者
●  電影──美國導演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的《金牌製片人》闡述受託人的責任

委託與代理的問題,生活中也到處可見,例如:工作、教養、投資……

德賽發現,金融原則也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提供了答案──
●  保險,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
●  現在大家對保險業務有負面印象,但過去他們曾是英雄,可以讓人獲得拯救。
●  宗教的角度:不信神可是要永遠下地獄,難道值得冒這個險嗎?
●  歷史的角度:年金是擔心活太久所提供的保險,卻引爆法國大革命?

不懂「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
●  高β值資產:這些人脈都有目的、利害關係
●  低β值資產:不管你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是堅定的朋友
●  負β值資產:當你最困難時,這些人必定守護你,當你衝太快時,會想辦法拉著你

如何創造「價值」,又該怎麼衡量?
●  過去做了什麼不重要,未來才重要,所有價值都源自於未來。
●  超額報酬,才是真正創造價值

●  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
●  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
●  福特和凡士通的合作關係,沒一起解決問題,百年關係反而破裂

●  「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
●  槓桿,就是「借錢」,以承諾換取資源,也是舉債
●  人生會做出一連串的承諾和槓桿,對配偶、子女、工作和社區……

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
●  美國航空把破產當成重新談判的策略工具,最後反而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  責任義務,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條件

本書猶如一堂跨越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
從人文角度來理解金融內涵的智慧,讓你順利操控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
甚至可以讓每個人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