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學 1: 物哀-櫻花落下後 | 拾書所

日本美學 1: 物哀-櫻花落下後

$ 253 元 原價 320
櫻花的美,在於它必然消逝 物哀[ものあわれ] 大和民族千年來的美學追求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村上春樹 物哀的世界具有高度藝術性,也代表了人類對於極限的自覺。──丹下健三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 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嚮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 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現代美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