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組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中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中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所論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陰陽五行、臟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的基本理論。
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黃帝內經》是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中醫理論經典,書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等理念,一直被人們視作養生保健的最高準則。黃帝擁有一支通曉醫藥的能人隊伍,如岐伯、雷公、伯高、少師、少俞等。書中敘述群賢研究醫療的心得,都鞭辟入?,後人難以望其項背。在遠古時代,沒有注射筒、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