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5期 | 拾書所

商業周刊, 25期

$ 99 元 原價 99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全面解讀200萬人反送中事件】
中美角力新戰場
香港
一件西門町凶殺案,攪亂美中港台局勢
兩部美國法案,為何迫使習近平讓步?
對沖基金經理人、立法會議員、律師告白,香港的下一步

給台灣人的啟示:守住自由這條線,才有財富!

這兩場抗議,無論從民權或國際政經角度來看,都將在歷史留名。
六月九日,一百萬香港人,約當地七分之一人口走上街頭,參與「反送中運動」;僅僅七天後,兩百萬人,高達四分之一人口,再度湧上街頭。這打破了香港回歸以來的紀錄,也是兩岸三地單一最大規模的街頭抗議。

G20峰會前的風暴
反送中遊行,攪亂美中港台局勢
更成川普對決習近平的籌碼
這不只是單純的「反中」抗爭,而是牽動美、中、港、台四地局勢的行動。從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台灣總統蔡英文,都在當中輪番登場。這海上東方之珠,全球重要的金融、貿易、服務、航運中心,過去以稅制簡單、法律制度健全聞名全球的經貿特區,竟搖身一變,成為中國與西方價值衝突的最前線,中美強權角力的新戰場。

先是美國眾議院院長、國會議員表態,甚至提案修改一直以來讓香港享有優惠關稅等特殊待遇的《美國—香港政策法》。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接受電視專訪時,更一次把川普與習近平兩人放上舞台:「再過兩星期,G20高峰會,我們有機會見到習主席,相信此事會是他們討論的議題之一。」

他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是:香港《逃犯條例》將成為川普對決習近平的籌碼。

即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十六日當晚發出聲明,一改先前強硬姿態向市民致歉,強調無重啟修法程序的時間表,試圖為整起事件拉下布幕,卻仍澆不熄香港人長期不信任特區政府的怒火,民間團體並進一步在遊行當晚宣布,隔天發動罷工、罷課、罷市的「三罷」。

修法威脅人權,更扼殺金融地位
親中派沉默:「沒說話是不敢發聲」
「她沒撤回法案、沒定調這不是暴亂、沒承諾不讓年輕人入監獄,我們不會接受。」為逃犯條例而絕食一百零三小時、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何式凝對我們說。

六月十八日截稿前,林鄭月娥雖再度致歉,但未進一步做出承諾。

一樁逃犯條例,演變成中美駁火戰場,因這件事威脅的不只是人權,更是香港數十年來賴以為生的核心競爭力,及這座城市做為中國開向國際的窗口之特殊地位。

「《逃犯條例》正傷害香港的競爭力,同時也傷害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香港美國商會總裁喬瑟夫(TaraJoseph)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國際信評機構惠譽也強調,目前雖維持香港AA+的債信評等,但如果逃犯條例通過,減損香港自主權,可能重新評等。

就連向來被認為親中、親建制派的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的創會主席、榮譽主席等人也公開表達憂慮。

「法案如果通過,後果嚴重,沒說話的人不是贊成,只是不敢發聲。」有超過一千六百家企業會員、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坦言。

商界的擔憂,並早已化作行動。

六月九日第一次百萬人遊行後兩天,香港上市公司高銀金融宣布,因不看好未來香港房地產市場,寧可賠償港幣二千五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億零七十五萬元)違約金,放棄先前以港幣一百一十一億元得標的舊啟德機場跑道區商業用地。

台灣振起蝴蝶效應
一樁港人在台兇殺案
港府修法,讓港澳台疑犯能引渡中國
更多的商人雖沉默,但近年的金錢流向,早已為他們做了最誠實的表態(詳見第八十四頁文)。

誰能想到,一樁發生在台灣的兇殺命案,竟能牽動多國角力?二○一八年二月,香港男子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後逃回香港,為「蝴蝶效應」振了第一下翅膀。

當時因台港之間沒有明文的司法互助協定,香港陷入無法讓陳同佳以殺人罪在香港受審,卻也不願將犯人引渡至台灣的困局。雖然台灣政府表示願以個案合作,但最終香港政府卻決定修訂《逃犯條例》,並將中國也納入修法後的引渡範圍。

總統蔡英文對此明確表達,台灣不會接受「一個中國」框架下、侵犯國家主權的逃犯條例,且不願成為惡法的幫兇。

為何納入中國,讓法條變得如此敏感?「逃犯條例從根本改變了它們(西方)對香港的觀感!」香港立法會議員、同時也是執業大律師的楊岳橋接受商周專訪時解釋,香港現行的逃犯條例,在一九九七年回歸前便修訂,當時立下一道防火牆,那就是逃犯引渡的範圍不包括中國。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
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