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9期 | 拾書所

商業周刊, 29期

$ 99 元 原價 99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登月50週年
衛星,成貝佐斯口中「新網路」
更是中小企業、年輕人創業沃土
台灣搶賺太空商機

福衛七號牽線,馬斯克來台找夥伴…….
宏觀、勝利微波、騰輝,打進歐美衛星供應鏈
【第一份34兆太空產業關鍵報告】

今年七月二十日,人類首度登月屆滿五十週年,太空人阿姆斯壯在月球踏下的足印,標誌著人類所邁出的一大步。當年的登月盛事,在冷戰時代下,讓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競賽火熱程度,達到顛峰。
五十年後,太空這人類最後的邊疆,展開迥然不同的新競賽。
參賽的除了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快速崛起,甚至韓國、紐西蘭也都躋身成功自製火箭發射之列。不只各國政府,民間商業力量大舉進入,更推動製造成本快速下滑。
天空的戰爭,牽動地上的版圖。這不僅是國防戰,更是6G戰、AI戰、礦藏戰。
現在,是人類有史以來,太空商機最具體的時刻。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 ),「鋼鐵人」馬斯克(ElonMusk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科技大咖,砸鉅資投入這波太空風潮,拚比著將上萬顆人造衛星,一批批用火箭載運到太空。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預估,到了二○四○年,全球太空產業一年產值將超過一兆一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四兆元 )。要知道,這個數字是目前智慧型手機全球一年銷售額的兩倍!

台灣太空產業元年
首個太空系招生,SpaceX訂單上門別以為,太空經濟跟台灣沒關係。根據商周走訪台灣產官學界,發現這不只是大資本才能玩的遊戲,太空經濟獨特的產業結構,正適合台灣中小企業接單,是年輕人創業的沃土!
訂單已經來敲門。根據行政院消息,SpaceX即將來台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由政府列出供應商名單,將台灣資通訊、電子、精密機械等納入供應鏈。「衛星地面接收站,台灣已經在國際上有不錯成績。衛星設計也已在協助其他國家做設計審查。」科技部長陳良基說,除了電子業扮演要角,衛星本體結構、機械設備、碳纖維複合材料,也是精密機械業可切入的項目。
事實上,台灣電子業中,如中華電信旗下的中華精測,早就成為馬斯克火箭公司SpaceX的供應鏈夥伴;網通業的昇達科與台揚,則為軟銀也入股的衛星通訊公司OneWeb,供應衛星通訊設備。
正因高度看好台灣切入太空產業商機,台灣第一個太空產業協會今年二月成立。今年七月,經濟部更將航空產業推動小組,更名為航太產業推動小組,為的就是把太空納入產業輔導重點。
莘莘學子更要注意!明年八月,從中央大學大氣系太空組劃分出來的,台灣第一個獨立的太空科學與工程系,將招收首屆學生。
「可以說,今年是台灣的太空產業元年。」台灣第一家開發運載火箭的晉陞太空董事長陳彥升觀察。
太空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以前太空只有國家級機構才能參與,現在成了民間負擔得起的選擇。」福衛五號推手、前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觀察。
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喬納斯領軍包括太空、國防、網路、電信、衛星等領域的二十多名分析師,合力所撰寫的報告指出,關鍵就在衛星製造與載運火箭發射的價格越來越低,讓太空成了破壞式創新的新戰場。
尤其,SpaceX已將發射火箭的價格,從早年的每次兩億美元,下降到六千萬美元,未來目標是用可回收火箭降到五百萬美元,讓成本只剩早年的四十分之一。OneWeb則宣稱,衛星製造一旦達到大量生產階段,造價可以從目前的一顆五億美元下降到五十萬美元,僅剩千分之一。

天上的商戰,比地上激烈
搶太空發言權,科技巨頭互嗆抄襲科技巨頭看準商機積極投入。SpaceX從成立至今,已募資達三十二億美元;OneWeb向孫正義與英國維珍航空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等投資人融資超過三十四億美元;貝佐斯創辦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 ),由他自掏腰包超過二十五億美元,貝佐斯正以每年十億美元的速度繼續加碼,算算,這竟是他所創辦的另一家公司──電商巨擘亞馬遜每年資本支出的十分之一!
為了爭取太空發言權,大咖們甚至不惜公開互嗆。
「貝佐斯抄襲我!」今年四月,就在藍源正式向美國官方申請通訊衛星發射執照時,馬斯克在推特發文大罵。OneWeb執行長威樂(Greg Wyler )馬上拿出早年與馬斯克簽署的投資備忘錄,打臉說:衛星行動上網這個商業模式,是馬斯克從他那邊抄去的。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
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