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45期 | 拾書所

商業周刊, 45期

$ 99 元 原價 99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德國直擊》柏林圍牆倒30年,網路卻讓我們走向更撕裂的年代
仇恨吸票機
專訪〉新納粹網紅、極端主義黨主席,如何讓政治變血腥
美食、健身、環保貼文,埋藏暴力歧視字眼

台灣大選前最關鍵警示:不對話,就分裂!

封面故事
三十年前,分隔東西德人民、一百六十八公里長的柏林圍牆倒下,帶動全世界從劃分兩半的冷戰,走向開放、自由、融合。
三十年後,我們走訪德國,卻聽見槍響扯破舊傷疤,
和解之國燒起仇恨之火,每天六起仇恨攻擊、極右派直播半小時隨機殺人⋯⋯。
一道隱形的牆,正在重新撕裂德國,政治力量用網路科技包圍感官、激化情緒、重塑人們的世界觀。
同樣在三十年前,台灣鬆動了極權高牆,邁向民主;三十年後,我們是否也被網路操弄,切割成不同世界、捲起仇恨之火?
在激情對立的總統大選前夕,《商業周刊》與《報導者》記錄德國三十年前後的體悟,看見資訊高牆下,人們是否有重新對話、和解共好的可能?

柏林圍牆倒塌三十週年前夕,七處3D投影、地上一道道綠線,沿著圍牆的痕跡劃過市中心。慶祝週年的同時,上頭寫著一句:「你有多自由?(How free you are ?)」,提醒著人們牆倒之後的全球效應:冷戰終結、德國統一,以及自由民主的勝利。
但,紀念的氣氛,卻被一場選舉、兩場攻擊打破。十月九日,兩聲槍響,讓德國三十年來尚未癒合的傷口撕裂更深。

兩聲槍響、一場直播殺人背後
鼓吹對立政黨崛起,和解之國崩壞
開槍的是二十七歲的Stephan B,他經過半年籌備,頭戴直播鏡頭,選在猶太節日「起義」。他以德、英語穿插的方式向世界宣示,要殺猶太人、外國人、女人。理由?他說,二戰中六百萬猶太人大屠殺是假的、女性主義導致德國低生育率;政客藉機引進大量難民,是為實踐人口清洗,白皮膚的德意志民族即將滅絕;而上述行動裡,猶太人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是頭號共謀。
他向路過的女性開槍,接著瞄準土耳其餐廳裡的移民,若不是猶太教堂的警衛攔
下他,會有另一場更大的屠殺。
今年三月,跟他一樣憤怒的人,寄出上百封死亡威脅信,收件者是德國各級官員。六月,死亡威脅實現,德國黑森邦卡塞爾區的首長呂貝克(Walter Lübcke)被極右派分子行刑式槍殺,陳屍自家陽台,理由是:他曾為梅克爾難民政策辯護。
根據德國國家安全單位長期追蹤,準備好隨時施行暴力攻擊的右派極端分子,今年攀升至一萬二千七百名。
仇恨攻擊帶來的國殤,讓德國總統召見了全國十四位曾被攻擊的官員,向極端分子宣示決心。「右派的暴力分子正在危及我們的民主,」德國聯邦刑事局局長穆恩克(Holger Münch)指出。極端政治燒起的暴力在上升,去年一年,德國有七千七百零一件與排外相關的犯罪、一千二百五十八件針對行政官員與議員的刑案。
一方哀悼、震驚、處理危機;另一方,正大肆慶祝。
「選舉之夜我們玩得很開心,」坐在歐洲議會辦公室內,煽動仇恨政治的大本營——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共同黨主席莫爾騰(Jörg Meuthen)接受《報導者》專訪。五十八歲的他從政不過五年,已是德國主要反對黨領導人、歐盟十二國極右政黨聯盟的核心成員。
「我們(成立)才六年,從來沒有一個年輕的政黨可以如此成功,」他的臉滿載笑意。德國另類選擇黨已是德國第三大黨,剛過的秋天,它在東部三大邦地方選舉更創下三連勝,竄升為東部第二大黨,打敗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以下簡稱基民黨),重組德東的政治板塊。
德國另類選擇黨的興起,宛如一場現代啟示錄。從過去的遊戲規則來看,他們沒有人才、沒有智庫,早期連文宣都會拼錯,怎麼可能成為贏家?但,當社群網站改變了民主政治運作的遊戲規則,它的崛起,不是一場全然的意外。
從二○一五年的百萬難民潮開始,本是邊緣小黨的它,抓住人們仇恨與恐懼的情緒,把排外與憤怒的種子順著社交網路撒進人們心裡;一六年歐洲接連發生恐攻,讓種子發芽,把「梅克爾叛徒」的形象與恐攻相連;一七年起的國會大選,他們與國際「接軌」,引進美國政治公關的知識與技術,從此穩坐德國政壇在社交網路上的霸主地位。靠著一則又一則貼文,他們開始在選民心裡建起隱形的仇恨之牆。
圈粉、建牆、吸票、得權,「AfD正在為現代政治的成功方程式,創造原型。」長年追蹤德國極右派發展的德國《時代報》記者亨利克(Henrik Merker)觀察。

極端政黨5步驟洗腦,
台灣選戰也看得到!
1 利用大數據找出關鍵票(游離選民、中間選民、首投族、政治冷漠者)或是既有支持者,客製化對話管道、精準投放政治宣傳,寄生在選民每天吸收資訊的網路平台上。
2 沒有中心思想,只說人們想聽的題目,但不一定是真實資訊,以便製造有利於勝選的情緒;同時,以健身、嬉皮、環保、美食等內容抓住年輕人,創造流行與認同感。
3 用App、社交網站、YouTube頻道等,讓使用者漸漸擺脫傳統媒體。包括以假圖妖魔化現任政府領導者、頻繁貼出極端言論、不實資訊,使選民言論跟著極端化。
4 長期灌輸陰謀論,讓支持者不再相信外界資訊,宛如被一堵牆隔絕在內。常用話術包括:移民將會發動恐攻、改變德國人口、倡導多元文化讓反對者失去說話的「自由」等。
5 利用資訊操作,放大小眾的極端意見,進而影響主流媒體、政黨。柏林科技大學學者Monika Schwarz-Friesel蒐集30萬條與猶太人相關的社交網站訊息,有大量「毒瘤」、「爛貨」、「白癡」等字眼。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
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