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雜誌, 四月 | 拾書所

建築師雜誌, 四月

$ 216 元 原價 240

內容簡介

美術館建築設計的挑戰

文/廖慧燕
美術館是當代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以往的美術館多脫胎於早期王公貴族的通廊、珍奇廂房、圓廳等,所以建築空間多傾向於簡單的展示盒子。近年來,隨著藝術多元與多樣化、創作材料與形式多變的特質,美術館建築設計與改造成為艱難的挑戰。
但誠如劉培森建築師所言「建築師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夢想都是做美術館、博物館,這是一個能夠發揮創意的地方,尤其所謂的純藝術的能量跟建築師的夢想是互相結合的。」所以儘管艱難,但參與美術館設計改造,對建築師而言始終有極大的吸引力。國內目前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有許多讓人興奮且期待的計畫正在進行,包括國家軍事博物館、臺中綠美圖、高雄市大美術館園區計畫及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擴建計畫等。
本期雜誌特別製作「美術館的現代化」特輯,探討國內的美術館改造,包括台中國立美術館成立30周年所舉辦之「國美4.0建築事件簿」展覽,其策展人趙欣怡小姐介紹探索展裡國美館從誕生、整修、改建到擴張的歷程,藉由文獻、數位、模型及感測互動等,闡述完整且具清晰脈絡的美術館建築故事;十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美術館園區改善工程」及「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工程」,改造重點在於跨域加值建置綠園藝術文化特區環境,強化無障礙及綠能永續,並提供彈性表演舞臺,打造友善的親子環境。至於台北美術館的台北藝術園區已經通過市府預算,相關擴建計畫也在進行中。張哲毓先生從美術館的歷史演變探討當代美術館應有的面貌,並提出台北美術館及其典藏庫房增建計畫之建議。除個案介紹外,為探討美術館與博物館的定位與發展,國美館於去年12月邀請多位建築師及學者進行座談,探討設計規劃過程中建築師與美術館經營者如何互動,建築師如何思考美術館設計,面對設計與使用者、管理者的衝突如何解決等問題,分別從不同觀點進行討論,是個極有深度的座談會。
日本建築師—磯崎新是2019年普立茲獎得主,主辦單位推崇他勇於嘗試新思路,在不斷的探索中,不畏變革,他的建築作品不僅基於對建築本身的深刻理解,更是基於對哲學、歷史、理論和文化的深刻體會。相較於日本其他建築師,磯崎新確實有極鮮明之個人特性,本期曾光宗老師特別撰文介紹這位具「創造的破壞」性格的建築師,文章結語中提出「磯崎新勇於對於國家及建築體制提出強烈批判,除了累積了個人許多出色的建築作品之外,更牽引出了日後日本建築發展的燦爛花火,這點亦是台灣的建築師需要體認及思考的。」
本刊曾在去年底針對讀者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不少人認為應加強建築評論,為回應這項建議,本期特別邀請兩位學者對本期之建築作品進行評論,徐明松老師認為「桃園南門公園地下停車場及市民活動中心,建築師善盡社會責任,以低調的語言對整體環境有所助益,使建築在環境中自然和諧且不失創意,雖然在細節與質感稍顯薄弱。」羅時瑋老師認為建築評論應該不只看結果,而須與作品一起思考,因為設計過程中面對的問題、與築師站在什麼位置有關,所以他特別電訪設計者,深入了解設計之意涵與各項限制,並肯定這兩個案子努力將過去負面無名環境扭轉成被認同的具名世界之外,還更指向日常生活領域的演化而賦予新的定義。爾後,本刊將不定期刊載建築評論,期可讓大家更了解建築的本質,同時有助於此階段面對社會大轉型時的專業挑戰。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