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加坡建築與都市發展的省思文/廖慧燕
新加坡與台灣一樣面對嚴峻的建築環境與社會變遷挑戰,包括土地狹小、高密度人口、高齡化社會、炎熱氣候等,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與空間中,滿足居住、商業、社區和休閒等需求,創造舒適、永續兼顧人文特色的環境是共同的課題。不同的是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型國家,除都市機能外,還需具備一個國家的設施,如國際港口和機場、蓄水池、公用事業與國防等。這些年來,我正巧有機會每隔10年左右參訪這個國家,最近一次約在兩年前,確實發現這個國家的蛻變,從早期整齊清潔、呆板、缺乏特色的建設中,轉變成綠化、具熱帶、人文與地區特色的城市,尤其在都市發展與建築外觀的轉變確實讓人驚艷。
本期「新加坡當代建築」特輯,特別感謝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Erwin Viray教授的協助,由他主導編輯並邀請相關人員撰寫文章及提供作品。特輯中由新加坡市區重建局黃攸寧總規劃師介紹新加坡20年來城市規劃,該局藉由系統性的規劃,配合經濟創建新發展區,並加強綠化及保存歷史建築等,強調以創意回應改變。就筆者觀察,新加坡的都市發展與轉型過程中,市區發展規劃確實居功厥偉,當然新加坡既民主又獨裁的政治特質讓都市發展之推動容易很多,是令人羨慕之處。不過無論如何,前瞻性的都市規劃與按部就班地落實執行,新加坡確有其值得借鏡之處。
建築部分則由Erwin Viray介紹2019新加坡當代建築,針對21世紀以來具創意的建築作品做重點介紹,文中強調建築的品質取決於環境紋理、規劃、營建等,是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師以及使用者共同的挑戰,經由共同努力創造特出的空間、形式與場所,顯現當地文化色彩,展現場所的生命力。新加坡建築雜誌主編張貽進則系統的介紹新加坡五十年來建築實務的轉變,從過去受到世界風行的建築運動或潮流影響,到最近二十年,新加坡建築終於突破桎梏,形塑自己的身份認同,文章中不但回溯歷史,探討四、五代建築師作品的變化;前輩建築師對時代的影響;建築命題如何隨時間而變化,最後並預測新加坡建築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除文章外,Erwin特別挑選了該地12件具代表性建築作品,使特輯更具完整性,相信可讓讀者對新加坡的建築與都市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雖然建築設計直接影響都市形貌,但是都市規劃才是更重要的基盤,足以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未來建築的發展,從新加坡的都市發展可以看到其前瞻性規劃與落實,提供建築發展最好的沃土。反觀國內的都市計畫顯得綁手綁腳,即使都更都推得有氣無力,新加坡作法或有可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借鏡之處。而做為一個建築師,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環境,理想的生活環境應該是什麼樣子?今天的建築不只服務在地民眾,也面對全球視野,再過一、二十年,國內建築有沒有機會獨樹一格,以台灣特有的在地風格與建築語彙,像新加坡一樣自信地站在世人面前,值得建築業界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