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From the Editor別因避險誤商機
企業領導人總是想盡方法來提高經營績效;包括開發新商機、出售不賺錢的事業部、整頓管理制度等。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本期中指出,其實,只要改善投資決策者規避風險的心態,就可能大大提高經營績效。
主管在做投資決策時,因為擔心決策失敗會損害自己的職涯,常落入規避風險的心態,因而錯失許多商機。企業應該如何減少風險趨避而造成的損失呢?首先,企業不應單獨評估一件投資案,應該把所有投資案和風險加總起來,建立最佳投資組合,找出最能平衡風險和報酬的案件組合。在此同時,要把對投資決策者和執行者的評量脫鉤,用「是否找到最佳投資組合」來評估投資決策者,而成果如何,則應由後續執行者來擔當。當然,要鼓勵創新,還需要塑造頌揚失敗的文化。光是去除主管風險趨避的心態,績效就可以改善近三分之一(見〈獲利如何險中求〉)。
最近有些企業在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百事公司在2006 到2018 年,由盧英德(Indra K. Nooyi)擔任董事長及執行長期間,打造了PwP(Performance with Purpose)的永續計畫,將企業的最終目的,根植於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裡。在這個計畫下,百事在達成優越財務目標的同時,也要生產減糖、減脂的健康食品,以及達成節約用水等目標。為了達成目標,百事跟所有利害關係人溝通、重新分配資源,並將各部門的永續成果納入評量、給予獎勵。這樣從骨子裡翻新,讓百事不但達成永續的目標,淨營收更是成長了80%。而百事的董事會挑選出的執行長接班人拉蒙.拉瓜爾塔(Ramon Laguarta),也以兼顧永續和績效為最大使命(見〈成為更好的企業公民〉)。
除了自身做好永續經營,企業和供應商也要攜手合作邁向永續。許多企業發現無法徹底執行永續做法,問題來自間接供應商,因此要求直接供應商督促間接供應商,並制定整個產業的永續性標準。微軟、嬌生、沃爾瑪等公司便建立了全球性的資料收集平台,要求供應商揭露它們對環境的影響(見〈創造更永續的供應鏈〉)。
將線上行銷與線下消費場景相結合,已是新零售時代的必然趨勢,清華大學丘宏昌教授說明打造美好全通路顧客體驗必須釐清的三個問題。公司研發出極具潛力的高端產品時,是不是該分拆出去經營?元智大學吳相勳教授撰寫個案來探討這個問題。逢甲大學人言講座許士軍教授在本期中闡述一種「創新性組織」,能夠配合任務,建立直接、靈活與精確的彈性關係,做到「隨需改變」的境界。
執行副總編輯 鄧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