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31期 | 拾書所

天下雜誌, 31期

$ 162 元 原價 180

內容簡介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文—康育萍

中美兩強相爭,全球貿易壁壘四起;同時,5G、AI等新科技席捲而來,加速產業變革、顛覆商業模式,企業正面臨充滿變化、不確定性的超級競爭時代。

面對如此變局,照樣出現了逆勢突圍的領先者,他們能快速成長,擺脫停滯困境,進而挑戰未知。

《天下》編輯部與調查中心啟動全台唯一「邁向百億.快速成長企業一百強」獨家調查,找出台灣各產業的領先者。(見89頁表1)

為了找出這群領先者,編輯團隊從累積超過三十年資料的《天下》兩千大調查企業資料庫中,挖掘最具成長性的中小企業,調查範圍涵蓋製造、服務、金融三大產業,除了上市櫃與公開發行企業,更涵蓋全台最新的未公開發行企業資料,盡可能呈現當前台灣企業的真實樣貌。

調查對象為二○一八年營收一億至一百億的中小型企業,依據一六到一八年營收,進行營收複合成長率排名,找出各產業中的快速成長企業,探討他們的成長祕訣,為台灣產業指引出新方向。

成長只靠自己不夠,「抱團取暖」成為新趨勢

結果,和多數是大型企業的《天下》兩千大企業相比,這群中小企業反而展現更高的成長動能,總營收複合成長率達四一.一三%,將近是兩千大企業的六.四倍。

進一步分析這群企業的高成長發現,他們勇於向外連結、大膽跨界,透過併購、策略聯盟等方式,朝跨領域、跨行業、跨市場發展。

營收複合成長率高達三六三.二三%,位居《天下》快速成長企業一百強之冠的全球前三大導線架製造商長華科技,就是其中代表。

「如果自己(成長)的速度太慢,就不排除用買的!」長華科技董事長黃嘉能這麼說。二○一六年,長華科技與母公司長華電材斥資四十五億,併購日本住友集團子公司SH Materials亞太公司(SH AP),藉此強化海外佈局,打入德州儀器等國際級客戶,一舉站上世界舞台。(見97頁)

為何在超競爭時代下,向外連結、大膽跨界,變得比過去更重要?

「因為以前壓力小,照原本的方式去做就已經很好,根本不會想要改變,」專長企業併購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黃日燦說。

他分析,過去三十年台灣企業擅長的代工模式,雖然帶領經濟起飛,但隨著中國供應鏈崛起,逐漸不再管用,如今面臨轉型壓力,為了求生存,只好另找出路,「你要進去新的領域、行業、市場,原本的分法自然行不通。以前企業經營靠右腳(自我成長),現在變成要多用左腳(併購)。」

原本默默無名的西藥房,在二代接班後進行第二次創業,透過併購,從藥房跨足學名藥廠,變成擅長「以小吃大」的保瑞藥業。

它走遍台灣尋找購併標的,甚至面對上市的老製藥公司,也開口說要買下對方。五年內買下在台灣的美、日藥廠,一六到一八年營收複合成長率逾一二○%,位居排行榜第二名。「我們每一個合併案都是一個跳板,台灣沒有一家國際藥廠,我們開發藥就是為了全世界,要有這樣的企圖心,」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強調。(見99頁)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二○一九台灣併購白皮書》也指出,去年台灣企業併購交易件數創下五年來新高,達一一五件,併購金額總計逾三千三百億台幣,較前年成長近七五%,不管是為了轉型升級,或多角化佈局,都是台灣企業併購的常見原因。

「未來台灣企業併購的意願一定愈來愈高,」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執行董事翁麗俐預估未來趨勢。

因此,全球第一大副廠牌碳粉匣供應商上福全球科技,做了同樣選擇,進入快速成長企業一百強。若像以往一樣只靠自身能力成長,當對手步步逼近,「你就像在做困獸之鬥啊,只能在那裡等死,」執行副總經理黃懷德有感而發地說。(見102頁)

借力使力跨向國際,縮短學習曲線

當向外連結、跨界取代單打獨鬥成為企業競爭所在,近年國際間如IBM、T-Mobile、康卡斯特(Comcast)等科技與媒體集團,也紛紛靠併購與結盟擴大市佔率,甚至進一步藉此轉型。

「以前談合併,根本不可能,連利益擺不平嘛,但現在你不做,很可能會死掉,這是現實生存問題,台灣企業要學會抱團取暖,」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說。

「當你的競爭力要再往上提升,就必須跳脫台灣企業的經營格局,」也因為選擇了不一樣的路,陸續透過併購與合資,友嘉因此成為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從四十年前營收幾百萬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超過兩百億的跨國企業。

不只像友嘉這樣的大企業,也有走在前頭的中小企業,開始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往海外擴張。

「其實就是打群架的概念,當我們走到海外,這種機會只會愈來愈多,」葡萄王生技董事長曾盛麟表示。

今年一月,葡萄王宣布與全宇生技一起進軍東南亞市場,由擅長研發的葡萄王負責產品設計與製造,全宇和其他股東負責行銷,依照不同專長分工合作,相互補位,佈局東南亞保健品市場。

有了過去家族投資上海廠長期虧損經驗,讓曾盛麟深刻體會,與其毫無經驗、自行冒險,不如找懂的人加入,聯手打群架,也縮短學習曲線。

一加一要大於二,互信、互利是根本

但要確保合作成功,「互信」與「互利」則是根本,「最重要的還是夠不夠了解對方,彼此的信任又到哪裡,」兩年內連續併購兩家中國公司,藉此進軍車用零件市場,在快速成長企業一百強中排名第九的元創精密車業董事長江凱量說。

由於元創母公司喬豐實業在中國投資近二十年,熟悉當地供應商生態,因此能從合作過的企業中,挑選合適的併購標的,再花至少一到兩年,確保彼此對未來發展有共識,建立信任關係。(見108頁)

至於互利,則更不容易。曾盛麟就回憶,當初決定與全宇成立合資公司,規模較大的葡萄王卻只佔三成股權,「有些人會問,你公司比較大,為什麼反而佔小股?」

雖然被外界質疑,曾盛麟卻深知,為了展現合作誠意,換取信任,即便看似先吃虧讓利,但長遠來看,只要公司經營狀況穩定,葡萄王還是能從後續的代工業務獲益,短時間的得失,其實並不是重點,「你幫我接到客戶,我幫你生產,既然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是更好?」

對此黃日燦則表示,企業成長究竟要使用右腳還是左腳,仍取決於長期策略。打群架雖然重要,但單純為了擴張而盲目併購,風險往往很高,更容易導致後續管理出問題。

「你的策略目標一旦清楚,通常接下來該怎麼走、怎麼做,答案順理成章自然就會出現,」該如何看清未來方向,找到合適的手段,達成最終策略目標,才是企業主應該思考的關鍵。

即便抱團難度高、成功機率低,但仍有一群中小企業願意踏出第一步,透過向外連結和大膽跨界,成為《天下》快速成長企業一百強中的新星。

轉守為攻,「三跨」新領域、新行業、新市場

像是跨領域。當全球工業電腦產業掀起併購潮,生產吃角子老虎機起家的事欣科技,為了轉型升級,陸續買下美國、德國工業電腦品牌,跨到國防、航太等領域,創下二○一六到一八年營收複合成長率九○.四一%、排名第六的好成績。

再來是跨行業。例如第八名的神盾,最早曾做過防偽科技、加密軟體,之後透過併購跨足IC業,投入指紋辨識晶片研發,好不容易才打進三星供應鏈,成為全球第二大指紋辨識晶片業者。(見104頁)

最後是跨市場。兩年前,台灣補教業名師陳立因看好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以及STEAM教育趨勢,正式透過借殼上市,入主老牌光纖業者卓越成功,試圖將台灣的教學經驗帶到中國。

「有沒有辦法,運用中國市場、全球資金,把台灣經驗發揚光大?」卓越成功董事長陳明俊(編按:補教老師陳立的本名)問。目前,卓越成功在中國共有十二家分校,也和當地業者合作,共同開發K12教材,企圖改變過去台灣補教業封閉生態,證明教育業也能跨市場走向海外。「現在的狀況,你不前進,其實就是後退,」黃日燦提醒。

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在《閃電擴張》一書也提到,綜觀全球五百大企業和著名新創公司,如何快速做到領域第一,將是企業未來不可或缺的生存法則。

想掌握超競爭時代下的致勝關鍵?請做好準備,跟著這群高速企業一起跨出舒適圈,向外連結、大膽跨界,機會才可能隨之而來。








Reference demo_5
In stock 297 Items

Data sheet

Compositions
Viscose
Styles
Casual
Properties
Maxi Dress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