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家居 My Home, 五月 | 拾書所

漂亮家居 My Home, 五月

$ 178 元 原價 198

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都更一直是熱門的議題,尤其到了選舉季,小至里長、大到總統,都是候選人的重要政見。只是都更喊了這麼久,各都會區(尤其是台北市)老屋從不見減少。在都更無望、房價居高不下之下,一但賣屋搬離現行生活區域就回不來的狀態,不少人選擇將原屋重新改造。只是原屋住了 30、40 年,從年輕育兒到小孩離巢或是傳承到第二、三代,需求已大不同,要如何因應現階段及未來 10 年的需求呢?本期封面故事特別規劃了「原屋改造!家,一輩子都好住」封面故事,以人生常遇到的 4 時期「育兒期」、「轉變期」、「空巢期」、「傳承期」提供裝修知識,讓讀者可因應人生階段需求,重塑空間過新生活。

回想《漂亮家居》創刊時的台灣室內設計產業,正要進入快速成長期,面對的是設計素質參差不齊的設計師們,和分不清楚工班與設計師差異以及不知設計需付費的消費者群。去採訪設計師時,常會聽到設計師抱怨室內設計產業進入門檻低,只要略懂設計或有工程經驗或對設計懷抱熱情,且具有業務能力能讓業主買單的,都可以成為室內設計師。坦白講設計需要天分及熱情,倒不一定得要受過完整的室內設計教育訓練,才有資格被稱為設計師。只是在那樣的時代,設計師的素質差距真的很大,只要作品稍具水準很快就能跳出,受到媒體及消費者的青睞與關注。

時序至今,台灣室內設計產業從快速成長期來到成熟期,設計師的素質也進入史上最為均質的時代。這源自於政府2003 年開始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其中教育部負責的「藝術與設計人才培育計畫」,更帶動各大專院校廣設設計相關學系。根據教育部在 2016 年的統計,大專院校學生人數增加最多的 10 大學門中,跟設計相關的佔了 4 類,10 年間人數膨脹近 4 萬人。這批受過完整設計教育的設計人,在網路數位的加持下,更加速了設計能力的均質,但也因為如此,反而讓年輕世代的設計師難以跳出。

在消費者端透過教育,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從分不清楚工班與設計師的差異,到現在認同設計價值而願意支付設計費。雖然消費者端對於設計要求相對變高,但對於尋求專業設計師協助的意願也大增,進而帶動住宅設計市場的蓬勃,而這也讓設計師創業變得更加容易。於是小型設計公司紛紛成立,加速台灣室內設計產業成熟期的發展,即將進入產業衰退期。也因為如此,《漂亮家居》從 2018 年開始規劃了室內設計公司經營系列課程。

過去課程的傳授方式都較為單向,多是講者在上面講,學員在下面聽,有沒有聽懂?聽懂多少?無從得知,只能在結束通過學員的問答探詢。但台灣的學員不管是在學的學生或是在職進修都不習慣也不喜歡提問,歸咎於其因多是提問者擔心自己所提的問題過於簡單或膚淺,不好意思當眾提問。不只如此,太習慣也都期待直接得到解答,最好是老師直接教怎麼做就怎麼做。但經營設計公司不是施工,只要照著工序就可以把牆砌起來或是把管線拉好,學習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經營課程的重點。

個案分析是管理學院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將產業在營運管理等所面對的問題,編寫成案例,然後由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找出問題及答案。這種上課方式沒有人會告訴你答案,而是要透過自己的思考與小組討論去分析案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由老師引導每個學員,就自己與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最後老師再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教學內容並歸納做出結論。

在開室內設計公司經營系列課程時,便請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康敏平以個案教學方式來引導設計師們進行不同主題的思考訓練,由我依課程主題以業界實際案例寫下個案,交由老師來帶領學員進行課程。連續幾堂課下來,不少學員也反映這樣情境式教學個案導入角色,讓他們設身處地思考策略關鍵助益很多,但每次課程都只安排半天。於是應聽眾要求,將在5 月 21 日開設一整天的個案教學課程,由我與康老師連袂,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公司從小變大,為何毛利反而降低;二是當公司經營到一定規模時,應該要持續變大呢?還是反而要縮編?如何才能讓公司永續經營。期待不同的課程及教學方式,能讓設計師們能實地去思考自身的經營之路走出困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