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提升防疫意識
二月末,有幸看了一場如音樂劇般的演唱會。當時的臺灣已有20多人確診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因此防疫當前,進入小巨蛋的人各個戴上口罩。雖然哼唱聲不如以往,但口罩下的輕聲低喃,仍顯示臺灣的防疫有感。
然而,疫情在短短的一個月,豬羊變色。從一開始的中國至當前的歐洲、美洲相繼淪陷與崩盤,也讓臺灣面臨第二波境外移入的感染壓力。儘管科學家也加速腳步、啟動冠狀病毒相關研究,但病毒特性、疫情走向仍充滿許多變數。
疫情肆虐,醫療人員在第一線守護人們的健康。科學家則兵分多路,一方面與病毒賽跑,在病毒全面侵襲人類前圍堵、防止擴大傳染,並利用分子鑑定技術找出病毒株的親緣關係;另一方面,也嘗試從SARS-CoV-2與人體免疫機制的交互作用中找出破口,研發出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讓冠狀病毒無所遁形。不僅如此,追溯病毒來源、找到宿主源頭更是認識這些新興傳染病的關鍵。
那麼面對病毒,一般人能做的是什麼?除了配合政府防疫外,或許最該做的是增加防疫常識。上期的《科學月刊》為讀者介紹防疫期間能夠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法,這期更試圖利用簡單的字句與圖片,讓想對冠狀病毒有多一分了解的讀者閱讀,期望在補充知識之餘,也能提升防疫意識與敏銳度。
科學的精髓不是艱澀難懂,更不是活在象牙塔裡沾沾自喜。期望讀者都能從輕鬆閱讀中有所獲得,讓知識的傳遞有效擴散,彰顯科學普及的意義。若人們願意多認識一點冠狀病毒和相關知識,或許就能減少疫情對人類帶來的傷害,讓防疫不再艱辛且窒礙難行。
演唱會現場,主人翁的一席話:「當我心中有病毒的時候,我會寫歌療癒自己」。透過五線譜上的音符傳遞出的旋律與伴隨著清靈歌聲在台上舞動的表演者,吳青峰在療癒自己的同時更療癒了滿場觀眾。希望閱讀完這期雜誌的你∕妳,也能在病毒恐慌壟罩的此刻中被科學療癒。
給努力製作每一期雜誌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