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九月 | 拾書所

科學月刊, 九月

$ 252 元 原價 280
走進編輯室 小物質大影響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今(2023)年初發生的缺蛋風波?當時受極端氣候、禽流感等因素衝擊,使雞蛋供不應求,超市、量販店的蛋總是甫上架便被搶購一空,蛋架永遠是空空如也,甚至還因此傳出有囤蛋、哄抬價格等不法情事發生。儘管最後政府緊急進口國外雞蛋來減緩這波蛋荒,但也點出臺灣雞蛋供需吃緊,稍有風吹草動,如氣溫驟變或感染疾病,就可能會再引發下一次的缺蛋危機。 最近收看了由公共電視製作的《我們的島》專題報導,才發現原來臺灣蛋雞的產蛋率低。根據2021年的數據顯示,臺灣總數約4300多萬隻蛋雞中,平均一隻蛋雞年生產190顆蛋,產蛋率僅52%,遠低於日本蛋雞的84%產蛋率。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深入探究後發現,臺灣主要的養雞場多採格子籠飼養,雖然所需飼養空間小、飼養成本低、方便管理,但過於擁擠的環境卻也常造成雞隻身心受到壓迫,被視為產蛋率低落的主因。 所以自2012年起,歐盟便全面禁止格子籠飼養,希望透過放牧、平飼、豐富化籠飼等友善飼養的方式提升動物福利。雖然臺灣近年來也積極鼓勵蛋農將雞舍改建、轉型成友善生產系統,但目前2000多間蛋雞場中,僅有約10%採用平飼飼養,不到1%使用放牧飼養。不過,注重動物福利的背後是飼養難度與成本的提高,因此透過友善飼養提升產蛋率不僅是政府與業者的責任,更仰賴消費者的實質支持。 雞蛋(蛋白質)的供需平衡對人類社會影響甚鉅,那同為生物體內四大分子的醣類呢? 除了我們常聽到的葡萄糖、澱粉、纖維素具有分解代謝、儲存能量、組成生物結構的功能外,醣分子在生物體中還扮演哪些重要的角色?又因此開啟了哪些疾病治療和預防的新契機?這期的封面故事將帶你一探究竟。 副總編輯 李依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