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 五月 | 拾書所

大觀, 五月

$ 162 元 原價 180

內容簡介

主標題:黃山壽 專輯 柯律格講座與賞畫會 故宮張大千紀念大展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

編者的話:歷史的積澱
文‧編輯部
早期欲對近現代中國史下功夫研究者,皆須長時間孤坐圖書館,面對浩如煙海的報章刊物、日記信札,土法煉鋼地逐頁翻覽,試圖從大量的訊息中尋找至關重要的幾條資料。尤其晚清至民國時期的中國藝術史,經歷思想變革、社會變遷與動亂,流離的時代中有些文獻資料不幸佚失;有些歷史痕跡遭到抹去,文化斷層的失落,信息的缺乏,也常讓後世研究者無所適從,遍尋不著事件的源頭。

本期專題人物黃山壽,其實在清末民國時期享有高知名度,但因本人未有文字資料傳世,有關記述亦不多,且互相有所出入與舛誤,使得學界研究較少。今加以稽考,勾勒出他的生平遊歷。沈珊若在《近代畫家概論》中對黃山壽的評價是:「可以做初學的模範」,或正是因其有法度可循,便於臨摹,故學者多,導致偽作氾濫,一知半解者誤以為黃山壽作品是設色豔俗、墨色晦暗汙濁,筆力孱弱、造型醜怪,實際並非如此。

孟夏四月,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舉行「張大千一二○歲紀念大展」與國立國父紀念館「莊嚴一二○週年紀念展」互相呼應。兩位名家出生於同一年,相交甚篤,互為鄰居。前者畫史地位極高,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後者是故宮文物的護寶人、守藏史,他們用生命的長度,為後世留下文明的厚度。與此同時,英國著名藝術史學者柯律格(Craig Clunas)應邀來臺,進行學術交流。短短十二天內,參觀大小公私展覽收藏,並驚豔於臺灣藝術史資源之豐厚。

本期「博館巡禮」將帶領讀者深入鎮江博物館,探幽館藏明清書畫,除了名家手筆,還有部分鎮江籍書畫家的作品,體現館藏特色。另有專文〈從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看中華文脈的演變與發展〉(上),細數器形、裝飾工藝、色彩等方面的繼承與發展。〈馬定祥先生珍藏錢幣拓圖精選〉(下)、〈西漢中期草葉紋鏡形制考〉二文,則足見藏家與研究者考證用功至深。廣東省博物館「夢回大唐」展與北投文物館「母親的花兒」特展,著眼物質文化中的社會面貌,深具時代情味。

廿一世紀後,全球資料量呈現大爆炸式的增長,史學家開始倚賴數據庫判讀資訊,透過分析來辨認可用材料。淘洗數據、從中精煉價值的藝術史研究方法,使過往湮沒於畫史的名家身影一一浮現。

除了文物,真正顯露文化與歷史厚度的,乃是生存於其中的人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