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學的王拓遺作:阿宏的童年
親情:獄中家書、王醒之抒寫父親
友伴:陳芳明、盧思岳、楊渡
評述:李進益、謝世宗、徐秀慧、林阿炮、應鳳凰
特選:王定國〈螢火蟲〉
六月小說:胡淑雯〈富家子〉
封面故事:
降生於台灣頭基隆的「八斗子的孩子」,
及長縱身文學創作、文藝評論,
又橫跨工運、環運、政運,
兼善企管經營的台灣民主先輩王拓,
歷經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文建會主委,
卸任公職後,回歸他摯愛鍾情的文學志業,
二○一一年動筆,苦心毅力創作,
接續之前的《台北,台北!》,
完成刻畫並凸顯台灣七○年代、八○年代
政治社會風貌的自傳長篇小說遺作《吶喊》、《呼喚》。
更遠的時間,二○○五年,
王拓即著手書寫可謂是他的名著
〈金水嬸〉的姊妹作〈阿宏的童年〉,
長達約六萬字的中篇,對映前作,
返璞幼蒙時代,勤母弱子的相依互動,
私密的經驗,昇華為感人又動人的故事,
洋溢古早北海漁村的樸實、悲愴的生活氛圍。
本期專輯,除特別摘刊〈阿宏的童年〉,
王拓公子王醒之並親撰思念文章,
且提供本刊獨家發表數封父親的獄中家書。
王拓天性樂觀豁達,
朋遊五湖,友夥四海,
情誼悠長深邃,擴及文學界、政治界、社運界、企業界。
在本期專輯裡頭,還有當年一起
打拚作伙的友伴,以及後生青壯學者,
或憶述其人其事、或評述其文其作,
聯手合力,織綴成一幅
從「八斗子的孩子」、
經「現實主義作家」、
到 「台灣民主先輩」,
再終結於「文學的王拓」,
他的一生,柔情與俠骨兼具的傳奇形象。
編輯室報告:香蕉
副總編輯 簡白
某星期日下午,閒逛板橋江子翠黃昏市場。人群雜遝,忽然聽見水果販商賣弄耍嘴,企圖煽動買氣,「失戀吃香蕉皮,戀愛吃香蕉肉」,教顧客發噱。香蕉(芭蕉)作為俳句指涉炎夏的季語。南方之星的名曲「真夏的果實」,不少粉絲斬釘截鐵,認定就是香蕉。松尾桃青因愛蕉葉易名松尾芭蕉,吉本芭娜娜尤其喜歡蕉花。僥倖存活至今,失戀滋味淺嚐幾回。旁觀的例子更多,有的自殘,有的酗酒,有的起痟,但從未目睹過情場殘兵敗將「吃香蕉皮」的慘愁形狀。難道「失戀吃香蕉皮」這句台灣俗諺,離譜失真?
香蕉皮,是個LKK的笑哏。近代全球各國的影視動漫,司空見慣編排惡作劇害人踏踩香蕉皮滑倒的橋段。影迷常舉美國默片巨匠卓別林一九二三年作品《偽牧師》為始作俑者。其實,先早兩年的一九二一年,另一喜劇之王巴斯特.基頓編導演的《暗號》,即收入「滑蕉」的鏡頭。更早於一九○八年出品的一部英國電影,片名擺明就叫Banana Skins,裡頭畫面已經在亂丟香蕉皮捉弄人了。啊,意味著「失態、出糗、發囧」的香蕉皮,千真萬確古老到爛哏矣。
調戲人類不打緊,最倒楣的要算猴子。動物學家仗義辯白,野生猴子根本極難取得香蕉,都怪人類性喜在實驗室或動物園餵食,致使「人類愛看猴子吃香蕉」的嗜好怪癖,逐漸轉嫁變成「猴子愛吃香蕉」的刻板印象。雖然,西洋語言常拿香蕉調侃他人,但歌曲有「香蕉船」,甜品有「香蕉船」,海上活動也有「香蕉船」,形象尚稱良好。但為什麼唯獨「香蕉皮」命運乖舛,如此百般惹人厭惡呢?
現代巴黎狗屎蓋地,路人走踏中標、當場仰天仆街的新聞屢見不鮮。據說,巴黎平均一年間,踩狗屎滑倒因而骨折的被害人高達六○○名。風水倒轉至一又半世紀前的紐約,路人跌跤的元凶,幾乎全屬果皮肇禍,尤其是橘子皮跟香蕉皮。一群正義之士,不平則鳴,於一八七○年結社成立「反橘子皮及香蕉皮協會」。輿論紛表歡迎,咸稱攸關市民同胞福祉,盼能遏止層出不窮的街道果皮傷人事件,「給予該協會熱烈的掌聲之餘,也要嚴厲譴責亂丟果皮的『猴子們』」。看看,細數從彼至今,猴子真的是(不只)倒八輩子楣了!
教人百思難解,原來難兄難弟,劣根性和香蕉皮同等嚴重的橘子皮,早已回歸名門正派,偏偏香蕉皮單操一個,始終無法翻身,至今仍在半下流的滑稽世界載浮載沉。
二○○四年,一位饒富科學精神的英國老兄,付諸實驗,反覆測試香蕉皮內側的潤滑度,他下結論:「香蕉皮實際上沒有中級以上的潤滑係數,香蕉皮的笑哏恐怕長期被虛構誇張了。」
再回應頭前。確定沒有人失戀吃香蕉皮嗎?植物學家解釋,香蕉鬼靈精怪,草本植物佯裝木本植物(所以香蕉實際上是蔬菜類),長偽莖、生假果,黃色皮僅是外層果皮,豐厚滋潤的白色實體部分應屬中層果皮。換言之,我們食用的是香蕉的「皮肉」,而非「果肉」。
嘗聞,相當僻罕的講法,失戀吃香蕉皮,應是台語「失戀著緊招配」的訛淆,意謂「失戀無妨另找對象」。有後來加工附會之嫌,姑且存疑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