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 十一月 | 拾書所

親子天下, 十一月

$ 178 元 原價 198

內容簡介

聊出思辨力──破解假訊息、提升數位素養
全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假新聞、假訊息,當我們的孩子每天上網三小時,接收資訊最主要的來源是YouTube、Facebook,他們受假訊息的威脅比你想像得大。
假訊息氾濫,你以為和孩子無關嗎?從認知心理學看,孩子常上網,接收破碎資訊或假訊息,大腦會逐漸不思考……學會辨識事實、養成思考習慣,從小就要開始。

編者的話
眼見為真時代不再,常問:「真的假的」 文/陳雅慧
聽到《親子天下》要做關於假訊息、假新聞的封面故事時,身邊家長反應有點遲疑:「這個議題很政治,小孩不用太早教!」或「假訊息都是大人在傳播,大人自己都不會分辨,怎麼可能教小孩?」
現在的中小學生是數位原住民,他們認識世界的管道就是網路和社群平台,但網路和社群平台卻是假訊息最大的溫床。科技快速發展,照片或影片都能輕易假造和編輯,有圖有真相、眼見為真的時代已經過去。思辨力和批判閱讀能力,是數位原住民在網路上求生存的關鍵能力,重視多元觀點、愛閱讀、常思考,才能判斷訊息真偽。
十一月號封面故事「破解假訊息、提升數位素養|聊出思辨力」採訪過程中,有四個觀察和大家分享:
一、 隱憂:媒體素養學校和家庭不教,中學生不關心
今年九月,《親子天下》針對全台灣國高中生做了媒體素養調查,有效回收超過一萬五千份問卷,這是台灣目前為止,關於中學生數位素養,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我們看到,中學生每天上網超過三小時以上比率達三五%;四五%國中生透過網路吸收新聞訊息,高中生則高達六四%;有六成以上中學生,過去三個月都接收過可疑訊息,但對於假訊息(假新聞)的社會現象,只有半數覺得和自己有關。(七八頁)
二、 隱憂:假訊息正破壞孩子的思辨力孩子太小不碰政治,假訊息就跟孩子無關?但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長期滑手機、只接收破碎資訊的孩子,大腦忙著反應,無法養成思考的習慣,更易淪為靠直覺判斷,被假訊息左右的人。
三、 對策:假訊息是新型態戰爭,思辨力是防身術資訊戰爭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不論中國、俄羅斯、恐怖組織、全球大數據公司,都企圖操控演算法,透過社群媒體製造話題,操縱大眾。每個人按讚的舉動,都會成為被操縱的資訊戰武器。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提出:「閱讀長文、提高專注力,大腦才會進行長遠、脈絡化的思考,有助於辨別假訊息。」
四、 對策:「真的假的?」覺察假新聞無所不在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十一月號封面故事採訪了各個領域的專家,提供不同的經驗和方法,還有各種企業行動和教學教養資源。但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假訊息正在危害民主,當看到奇怪的訊息時,先警覺「真的假的?」然後試著去確認「消息是哪裡來的?」「是新聞還是舊聞?」「哪個媒體報導的?」「裡面採訪了誰?」只要能夠多停下來想一想,這種思辨的練習和對話,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數位公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