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臺北女生》、《甘願綻放》,
許菁芳直面自我誠實之作
*
以細膩筆法,書寫接納身心之疫
練習於深深黑洞中,滋長盎然綠意
「說來也相當奇妙,對許多人而言,疫情帶來許多變動,但對我,大疫反而是一段沉穩滋養的日子。人潛伏著,在熱氣與陽光裡一遍遍地做瑜伽,一層層翻出過往的情緒積累,一層層翻修清理。前後不過三個月餘,卻深入抵達了一種新的平衡。餘韻波動至今。我因疫更貼近自己。」──許菁芳
疫,是撼動世界的新冠大疫,也指涉生命中失落、阻塞、挫折的身心之疫;生,是生命、生活,是生產,也代表歷經劫難後的重生。大疫年間外在動盪之時,允許內心躁鬱煩悶浮現,因而能夠消化清理,獲得更深廣空間。這是疫之生,因疫而有生機。
《疫之生》是寧靜、沉穩,是光與影並存,是以平靜的雙眼,體察生命的低潮時刻,也是汰舊換新的練習。許菁芳誠實寫下大疫期間的生活百態、懷孕與流產的心境感受、學術之路的跌跌撞撞。向內探索身體、寫作的療癒力量,從一次次直面「疫」之艱難,知曉劫難後必能重生。萬事萬物不必強求,靜待下一顆種子來臨。
本書分為二輯,「輯一・疫」反思生命歷程,走進內心深處的空洞與黑暗,與曾有的痛苦、麻木、迷惘對話,放掉執著、接納自身。「輯二・生」聚焦於為乾枯注入活水之事物,與身體、與愛貓、與時間、與寫作的點點滴滴相伴,把自己愛回來,給予重生。
【疫中寫字,她說──】
• 「轉變也是一種預備,轉變來時不抗拒,過了就抵達新的風景。大疫使此理更加明白。」
• 「體驗內裡的廢墟,需要的是一種沒有批判,沒有努力,沒有解釋,沒有企圖的力量。這是願意接納真實的力量。真實就能涵養力量。」
• 「深入探索的結果不是鑽石,是一桶又一桶的泥土與煤炭,人人灰頭土臉。這才是學者的日常,學術的常態。我想也是人生的常態。」
• 「我不知道生命的來去是善意,或者是遺憾?在我有限的觀點看來,是一種失去,但是在更大的尺度看來,或許是一種愛。」
• 「身體永遠是誠實的,一分投入便有一分回應。穩定練習的身體會有一種通暢的感覺,出力之處知道自己在出力,軟弱之處知道自己在軟弱。」
• 「當生活最大的動能是恐懼與孤獨,不敢放掉控制,不敢享受生命──那真是辛苦的狀態啊。」
• 「想起人說持咒的力量,量變造成質變。鍛鍊還是要重複,不間斷的重複裡會生出力量。」
• 「人生的奇蹟往往在冒險裡發生。新生命當然是奇蹟;冒險在所難免。不也正是因為對冒險有所渴望,才會選擇踏上征途嗎?」
• 「窺見過心裡的安靜,就會升起一份真實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夠待得住安靜的心。心是人真正的住所。渴望一份自在與長久。」
• 「人與土地或許真有連結,在什麼地景天候裡,就寫那樣的字。」
• 「寫作到底不需要什麼儀式。該寫的時候就寫,想寫的時候就寫,願意寫的時候就來寫。」
• 「時間是相當奇妙的存在:過去與今天同時在放映,但當下的決心,超渡了過去的自己。」
• 「文字是我的導師。文字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去探索與發展。不要嘗試控制它,學習跟它一起工作。它就是我,我就是它,我們是彼此的夥伴。」
【書封設計】
特別邀請第41屆美國插畫獎獲選插畫家「早日Zao Ri」繪製封面,其柔和細膩又帶著美麗光影的筆觸,賦予本書明亮夏日的氛圍。畫面中的貓沉靜安坐於窗邊,凝視窗外盎然草木,正如疫情給了我們絕佳機會清理內心淤塞,於黑洞中滋養生生不息的綠意。
【編輯致讀者】
與菁芳的緣分很奇妙。讀大學的那一年,在臺大誠品翻到了《臺北女生》,被那樣真誠的文字深深擊中,也是北漂讀書的迷惘、對社會的失望與對自己的期望、青澀的愛與眼淚,都被穩穩接住的安心感。畢業四載,又再一次與菁芳的文字相遇,不同的是,這次我是她的編輯,是作品的第一個讀者,感覺很奇妙,彷彿過去和當下的生命重新有了交集。其實菁芳的每本散文,都很誠實地反映了她的生命狀態。這本《疫之生》,是大疫兩年來的所思所感,很喜歡她有種氣魄,把過去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或逃避)的問題,無論是關於身體或是心靈,統統很誠實地攤在陽光下一一反省,融化成一灘爛泥後再重新聚攏成形,成為一個更願意理解自己、善待世界的人。在這本書中,我得到最大的啟發是,其實我們都可以再放鬆一點,不必緊抓著生命不放;學會放手,接納自己有時就是只能這樣,反而心能更清澈平靜。疫情不知何年何月止息,水逆土逆挫折焦慮永遠排山倒海而來,此時推薦你翻開這本小書,在菁芳的文字裡找回一方寧靜。
許菁芳直面自我誠實之作
*
以細膩筆法,書寫接納身心之疫
練習於深深黑洞中,滋長盎然綠意
「說來也相當奇妙,對許多人而言,疫情帶來許多變動,但對我,大疫反而是一段沉穩滋養的日子。人潛伏著,在熱氣與陽光裡一遍遍地做瑜伽,一層層翻出過往的情緒積累,一層層翻修清理。前後不過三個月餘,卻深入抵達了一種新的平衡。餘韻波動至今。我因疫更貼近自己。」──許菁芳
疫,是撼動世界的新冠大疫,也指涉生命中失落、阻塞、挫折的身心之疫;生,是生命、生活,是生產,也代表歷經劫難後的重生。大疫年間外在動盪之時,允許內心躁鬱煩悶浮現,因而能夠消化清理,獲得更深廣空間。這是疫之生,因疫而有生機。
《疫之生》是寧靜、沉穩,是光與影並存,是以平靜的雙眼,體察生命的低潮時刻,也是汰舊換新的練習。許菁芳誠實寫下大疫期間的生活百態、懷孕與流產的心境感受、學術之路的跌跌撞撞。向內探索身體、寫作的療癒力量,從一次次直面「疫」之艱難,知曉劫難後必能重生。萬事萬物不必強求,靜待下一顆種子來臨。
本書分為二輯,「輯一・疫」反思生命歷程,走進內心深處的空洞與黑暗,與曾有的痛苦、麻木、迷惘對話,放掉執著、接納自身。「輯二・生」聚焦於為乾枯注入活水之事物,與身體、與愛貓、與時間、與寫作的點點滴滴相伴,把自己愛回來,給予重生。
【疫中寫字,她說──】
• 「轉變也是一種預備,轉變來時不抗拒,過了就抵達新的風景。大疫使此理更加明白。」
• 「體驗內裡的廢墟,需要的是一種沒有批判,沒有努力,沒有解釋,沒有企圖的力量。這是願意接納真實的力量。真實就能涵養力量。」
• 「深入探索的結果不是鑽石,是一桶又一桶的泥土與煤炭,人人灰頭土臉。這才是學者的日常,學術的常態。我想也是人生的常態。」
• 「我不知道生命的來去是善意,或者是遺憾?在我有限的觀點看來,是一種失去,但是在更大的尺度看來,或許是一種愛。」
• 「身體永遠是誠實的,一分投入便有一分回應。穩定練習的身體會有一種通暢的感覺,出力之處知道自己在出力,軟弱之處知道自己在軟弱。」
• 「當生活最大的動能是恐懼與孤獨,不敢放掉控制,不敢享受生命──那真是辛苦的狀態啊。」
• 「想起人說持咒的力量,量變造成質變。鍛鍊還是要重複,不間斷的重複裡會生出力量。」
• 「人生的奇蹟往往在冒險裡發生。新生命當然是奇蹟;冒險在所難免。不也正是因為對冒險有所渴望,才會選擇踏上征途嗎?」
• 「窺見過心裡的安靜,就會升起一份真實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夠待得住安靜的心。心是人真正的住所。渴望一份自在與長久。」
• 「人與土地或許真有連結,在什麼地景天候裡,就寫那樣的字。」
• 「寫作到底不需要什麼儀式。該寫的時候就寫,想寫的時候就寫,願意寫的時候就來寫。」
• 「時間是相當奇妙的存在:過去與今天同時在放映,但當下的決心,超渡了過去的自己。」
• 「文字是我的導師。文字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去探索與發展。不要嘗試控制它,學習跟它一起工作。它就是我,我就是它,我們是彼此的夥伴。」
【書封設計】
特別邀請第41屆美國插畫獎獲選插畫家「早日Zao Ri」繪製封面,其柔和細膩又帶著美麗光影的筆觸,賦予本書明亮夏日的氛圍。畫面中的貓沉靜安坐於窗邊,凝視窗外盎然草木,正如疫情給了我們絕佳機會清理內心淤塞,於黑洞中滋養生生不息的綠意。
【編輯致讀者】
與菁芳的緣分很奇妙。讀大學的那一年,在臺大誠品翻到了《臺北女生》,被那樣真誠的文字深深擊中,也是北漂讀書的迷惘、對社會的失望與對自己的期望、青澀的愛與眼淚,都被穩穩接住的安心感。畢業四載,又再一次與菁芳的文字相遇,不同的是,這次我是她的編輯,是作品的第一個讀者,感覺很奇妙,彷彿過去和當下的生命重新有了交集。其實菁芳的每本散文,都很誠實地反映了她的生命狀態。這本《疫之生》,是大疫兩年來的所思所感,很喜歡她有種氣魄,把過去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或逃避)的問題,無論是關於身體或是心靈,統統很誠實地攤在陽光下一一反省,融化成一灘爛泥後再重新聚攏成形,成為一個更願意理解自己、善待世界的人。在這本書中,我得到最大的啟發是,其實我們都可以再放鬆一點,不必緊抓著生命不放;學會放手,接納自己有時就是只能這樣,反而心能更清澈平靜。疫情不知何年何月止息,水逆土逆挫折焦慮永遠排山倒海而來,此時推薦你翻開這本小書,在菁芳的文字裡找回一方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