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敘事文學之全面性發展,明、清乃是一關鍵時期,且就文學經典之建構與傳播過程中,其所歷經的擬作、續寫、翻寫、評點等轉化,敘事文學具有較之詩文更明晰的「親眾性」。這使得敘事性文學經典之構成,涉及更為複雜之社會因素,抑且由於明清時代變遷所造成之新的社會變動因素之加入,經典之構成,實際上亦在其「建構」的同時,預伏「轉化」之契機,使得經典與「次經典」、「非經典」文本之間「經典性」之擴散、衍化與重構,形成更為迅捷之機制。本書所收錄之十三篇論文,即是由各篇作者以前述明清敘事文學之「經典建構與轉化」問題為核心,所作出之研究成果的結集,亦可視為中研院文哲所「明清文學經典之建構、傳播與轉化」重點計畫的一項集體成果。書中各篇論題,依其主旨之相關性,大體可以分為「經典的生成」、「經典之閱讀與詮釋」、「經典的轉化」、「朝向現代性」四個部分。這四部分呈現了明清敘事文學的經典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幾個主要面相。總體而言,各篇論文所討論的議題彼此關聯。尤值注意者,本書從個案、議題與理論層面對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之關係作了整體性的探討,有力地促進了明清文學研究。而除了對明清敘事文學經典作出「歷時性」觀察外,在「共時性」層面,我們從微觀分析擴至宏觀論述,亦涉及多種文類間之經典性傳承,在文學研究方法、理論與視野上都有所拓展與突破。而作為我們初步的這項集體成果,又正可與若干晚近西方文學經典研究主要論題遙相呼應,並與國際之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相接軌。因而本論文結集,必然亦有其作為當前學界回應世界研究思潮上之意義。
目次
導言
壹.經典的生成
一、「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譚帆)
評價體系之轉化與小說經典之生成
文人之改訂與小說品位之提升
貳.經典的閱讀與詮釋
二、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不風流處也風流」:從順治與木陳道忞的對話談起
「一齣好戲」:最佳演員釋迦牟尼
「十界升沈」:天台學說的介入
「止借菩薩極微之一言」:金批《西廂記》的深度心理閱讀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制義》的社會意涵
「如何是嶄新曲調」:朝向新理論的可能
三、欲的凝視──《金瓶梅詞話》的敘述方法、視覺與性別(陳建華)
「視點」和「觀點」的運用
「展示」與「講述」的弔詭
「偷覷」的敘事:從「全知」到「限知」
不亦樂乎:「偷覷」的情色譜系
欲的凝視與晚明性別美學
「眼」的寓言與晚明視像文化
中國敘事文學之全面性發展,明、清乃是一關鍵時期,且就文學經典之建構與傳播過程中,其所歷經的擬作、續寫、翻寫、評點等轉化,敘事文學具有較之詩文更明晰的「親眾性」。這使得敘事性文學經典之構成,涉及更為複雜之社會因素,抑且由於明清時代變遷所造成之新的社會變動因素之加入,經典之構成,實際上亦在其「建構」的同時,預伏「轉化」之契機,使得經典與「次經典」、「非經典」文本之間「經典性」之擴散、衍化與重構,形成更為迅捷之機制。本書所收錄之十三篇論文,即是由各篇作者以前述明清敘事文學之「經典建構與轉化」問題為核心,所作出之研究成果的結集,亦可視為中研院文哲所「明清文學經典之建構、傳播與轉化」重點計畫的一項集體成果。書中各篇論題,依其主旨之相關性,大體可以分為「經典的生成」、「經典之閱讀與詮釋」、「經典的轉化」、「朝向現代性」四個部分。這四部分呈現了明清敘事文學的經典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幾個主要面相。總體而言,各篇論文所討論的議題彼此關聯。尤值注意者,本書從個案、議題與理論層面對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之關係作了整體性的探討,有力地促進了明清文學研究。而除了對明清敘事文學經典作出「歷時性」觀察外,在「共時性」層面,我們從微觀分析擴至宏觀論述,亦涉及多種文類間之經典性傳承,在文學研究方法、理論與視野上都有所拓展與突破。而作為我們初步的這項集體成果,又正可與若干晚近西方文學經典研究主要論題遙相呼應,並與國際之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相接軌。因而本論文結集,必然亦有其作為當前學界回應世界研究思潮上之意義。
目次
導言
壹.經典的生成
一、「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譚帆)
評價體系之轉化與小說經典之生成
文人之改訂與小說品位之提升
貳.經典的閱讀與詮釋
二、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不風流處也風流」:從順治與木陳道忞的對話談起
「一齣好戲」:最佳演員釋迦牟尼
「十界升沈」:天台學說的介入
「止借菩薩極微之一言」:金批《西廂記》的深度心理閱讀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制義》的社會意涵
「如何是嶄新曲調」:朝向新理論的可能
三、欲的凝視──《金瓶梅詞話》的敘述方法、視覺與性別(陳建華)
「視點」和「觀點」的運用
「展示」與「講述」的弔詭
「偷覷」的敘事:從「全知」到「限知」
不亦樂乎:「偷覷」的情色譜系
欲的凝視與晚明性別美學
「眼」的寓言與晚明視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