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在探討台灣社會結構之「重新型態化」過程裡,宗教制度在整體社會中所產生之變遷及其相關影響。配合華人文化史與台灣宗教發展史之考察、清海無上師世界會與盧勝彥真佛宗之個案研究、以及社會學「新功能論」的分析角度,本書就相關議題提供了理論討論與實證檢驗。相對於西方社會的「世俗化」與「私人化」過程,在當代台灣,「制度性宗教的浮現」與「宗教信仰的個體化」--前者與「世俗化」過程相異、後者與「私人化」過程僅在表面上相似--這兩種在內在性質上有所矛盾的發展趨勢,而今同時出現在台灣,反映出台灣新興宗教現象所獨有的特色。本書在解釋框架的選取上,著重於對孳生新興宗教現象之本土性環境的觀照,並以社會分化過程及其影響為焦點,比較新興宗教活動與傳統宗教活動之間的差異,及探討其間相互銜接的方式。在本書類型學的討論裡指出,就當代台灣宗教團體社會行動的性質而論,有著「宗法性宗教餘續」、「核心性宗教替代」、或「邊陲性宗教擴張」等不同的基本內在取向;而當代台灣新興宗教活動中所出現的新特質,較集中的表現在「出家人與在家人地位並重的正統教團」和「克理斯瑪教團」這兩種宗教類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