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為活著的動物命名,瘋狂亞當則替死亡的動物命名。你想玩嗎?」
有趣得不可思議,所有小說的優點都在這本書中。──《華盛頓郵報》
當代文學女王、《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耗時十年,巔峰時期代表作!
《使女的故事》製作公司 Hulu 即將改編電視影集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最受注目好書
★2013年美國好讀網 Goodreads 讀者票選年度最佳科幻小說
★2014年《衛報》、《環球郵報》、《基督科學箴言報》、NPR 年度好書
★2015年國際 IMPAC 都柏林文學獎決選入圍
共同推薦: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
伍軒宏|文學評論者、作家
李屏瑤|作家
紀大偉|作家、學者
郭強生|作家、學者
陳栢青|作家
駱以軍|作家
...
在近未來的世界,文明極度發展,世界被一些彼此競爭的高科技生物公司所控制,它們開發各種免疫和抗病毒藥物,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嫁接試驗,以培育供人類移植用的器官,甚至蓄意研發病毒,然後再提供藥品以牟取暴利。
在網路色情和電腦遊戲中長大的「克雷科」,是一個危險的天才,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主持一個研發長生不老藥物的項目,也許是出於對人類墮落的絕望,克雷科在藥物中暗藏了一種病毒,當克雷科所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人類在騷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克雷科兒時的朋友「雪人」,在世界的廢墟上孤獨地生活著。
故事在第一部《劍羚與秧雞》畫下尾聲,到了第二部《洪水之年》轉至完全不同的視角,原來人類並未完全毀滅,除了「雪人」之外,倖存的人類還有「上帝之園丁會」的成員。前兩部故事以不同的人物視角,描寫同一段時間發生的事件,第三部《瘋狂亞當》又另起爐灶,以另一個角度來回顧整場毀滅的始末,並述說末日之後發生的事件。小說中透過園丁會重要成員澤伯的回憶,讀者再度看見整場毀滅的另一片拼圖。
桃碧、芮恩在一場搏鬥中救了重傷的「雪人」吉米,他們與克雷科人一起來到遺跡公園裡的泥草屋,等待去搜尋其他倖存的人類回來。克雷科人不明白發生什麼事情,興致勃勃地要求桃碧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所以,桃碧開始述說亞當與澤伯的故事,還有創造他們的克雷科的故事。但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回到一切開始之處──天塘計畫圓頂屋,也因此與器官豬結盟,展開孤注一擲的最後冒險。
在這令人驚嘆的三部曲小說中,愛特伍再次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熟悉又超出我們想像的近未來世界。愛特伍以她一貫犀利敏銳的筆觸、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荒誕世界,反思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更深入挖掘了兩性、自然與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一個秩序崩壞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存危機。這三部曲以瘟疫和基因工程塑造的黑暗未來為背景,將我們從世界的盡頭,帶至一個勇敢的新起點。
◎反烏托邦的預言家,當代文學活生生的傳奇
近幾年由於《使女的故事》影集熱播,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預言式小說,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由於川普當選後的效應,掀起了有史以來最熱烈的反應與迴響。愛特伍筆下的世界常常在多年後實現,人們因此更擔心她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世界成為現實。《瘋狂亞當三部曲》小說中全球瘟疫後的末日世界,再次提醒人類科技之中潛藏的危險,《週日郵報》評論說:「《瘋狂亞當三部曲》,證實了愛特伍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
愛特伍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熱愛嘗試新事物,創作文類範圍廣泛,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甚至連簡短的「推特小說」都難不倒她,經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也曾經上「美國版批踢踢」Reddit 論壇聊天,即時回答讀者問題。她甚至還跨入圖像小說領域,創造出超級英雄角色。
蘇格蘭藝術家凱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在2014年發起「未來圖書館計畫」,每年向一位文學家邀書,但書稿會封存在挪威的奧斯陸圖書館,直到一百年後才出版。為了確保屆時仍有充足的木料印製這些作品,該計畫在奧斯陸種下一千株雲杉樹幼苗,成為一百年後最佳印刷原料。由於愛特伍作品的特性,她成為第一位受邀的作者,交出了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將由奧斯陸圖書館封存一世紀,預計2114年出版。在那之前,沒有人能閱讀這部小說,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部百年後的預言,或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與見證。
愛特伍從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筆耕不輟,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並囊括全球各大文學獎項,包括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星雲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等,近年則是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堪稱當代文學女王。
◎《瘋狂亞當三部曲》是科幻小說嗎?
雖然本套小說在科幻小說界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愛特伍並不認為她的小說能夠歸類為傳統科幻小說,而是屬於「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她在作者序中說:「……和《使女的故事》一樣,繼承了歐威爾《1984》的風格,而非如H·G·威爾斯筆下的傳統科幻小說如《世界大戰》。故事中沒有星際旅行,沒有瞬間移動,也沒有火星人。也如同《使女的故事》,它所創造的一切,皆是我們已經發明或正在發明的東西。每一部小說都是以『如果』起頭,接著闡述它的原則。《劍羚與秧雞》的『如果』很簡單:『如果我們繼續走我們正在走的路,那會怎麼樣?』斜坡有多滑?我們的得救之道是什麼?誰有意志來阻止我們?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生物工程逃脫我們似乎已經啟動的大災難?」
推想小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文學作品,但在1947年,科幻小說家海萊因才首次使用「推想小說」一詞。在二十世紀末,該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只與科幻小說流派相關,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廣泛帶有推想元素的小說類別。海萊因說:「推想小說關注的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人類對科學或技術造成的新情況的反應,推想小說強調的是人類而不是技術問題。」
愛特伍將推想小說定義為涉及社會中尚未出現,但具有潛在可能的事件的文學。一般來說推想小說雖然有非現實事物,但在故事內仍追求邏輯合理性,總是帶有「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是對當前社會的假設性改變和推演。有些作家認為各種更專門的分類要求太多,例如科幻作品追求科學合理性、奇幻總是要有魔法和想像生物,這影響了創作自由,因此他們偏好「推想小說」這個分類。
名家好評
欣賞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的道路無限寬廣……各種力量、各種慈愛、各種多元。每當想到她的作品,又想到她寫作上的天分與成就,我就有點喘不過氣來。──艾莉絲.孟若(加拿大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安靜版的異國舞者瑪塔.哈里,神祕而暴戾的姿態……她就像把自己釘在這過度乾淨而和諧的世界面前的縱火犯。──麥可.翁達傑(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布克獎得主)
愛特伍是詩人,在她快速、明確又充滿貪婪渴望的篇章中,很少有一個句子是沒有作用的。──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詩人,普利茲文學獎得主)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澳洲學者、作家)
媒體讚譽
愛特伍為書店帶來更多驚喜,她的視野明晰中帶著警覺,而這令人忘返的三部曲之最終章帶給我們的,不是人類終將失敗的絕望感,而是對我們那幾乎未開發之潛能所抱持的驚嘆。──《出版人週刊》
愛特伍再次進化,從她筆下活靈活現的角色到緊張激昂劇情──戰鬥、監視、網路駭客、謀殺、以及性慾的張力。最有共鳴的就是愛特伍創造了一個生動的世界……這是一系列別出心裁、睿智機警的三部曲,最後光芒萬丈的大結局,關於人的狂妄、堅忍、愛,以及生命的崇高與頑強。──《書單》
用本世代恐懼燃起的火……奇蹟似地在幽默、暴力、美之間找到平衡。──《紐約時報書評》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一位超群而動人的說故事高手……《瘋狂亞當》有趣得不可思議,所有小說的優點都在這本書中。──《華盛頓郵報》
三部曲中造詣最深的一冊……一場冒險故事、一次哲學式的冥想,預想著關於人類文明未來的屠殺與創造。──《經濟學人》
瑪格麗特.愛特伍也具有好作家的輕盈腳步,她能在筆下角色之間自由舞蹈……很動人,也很有趣……《瘋狂亞當》是一項卓越的成就。──《週日獨立報》
一次難以忘懷、毫無保留的勝利……冷面笑匠的機智、知識分子的憤怒、以及感官的臨場感……愛特伍小說的註冊商標──從小說中浩劫前的篇章就已經充滿旺盛的創造力。──《週日泰晤士報》
作者在最後一部展現出她特有的酷勁、學識淵博的嘲諷,但也有末世生活的真實投入。愛特伍的創作令人懷念起莎士比亞的晚期喜劇,她的機智與黑色幽默混合著對人類掙扎的慈悲溫柔……既然世上所有一切都已被破壞或者已經壞掉,本小說的形式運用精彩,就像萬花筒裡滾動的玻璃珠、或是複雜電腦遊戲中的畫素,就像直接從那片混沌中複製而來一樣。然而,在那顯而易見的混亂之後,愛特伍這位魔術師始終掌握著全局,用她的敘事技巧變出各種後現代式的歡樂音符。──《獨立報》
這本小說會唱歌……密切地關注細節、語言、人們心中所想的一切:愛、失去、日子必須繼續的必須,無論發生甚麼。──《邁阿密先鋒報》
有一點趣味、甚至是可愛,但這樣黑暗絕望地看著我們的未來──一個被摧殘殆盡的世界,起因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潮流與趨勢,用想像力、創造力、智慧以及歡樂的天賦,緊密地包裹在一起,也許未來還是有點希望的。──《明尼亞波利斯星論壇報》
很少有作家能夠創造這樣的一個世界,如此兇狠地迷人,如此有趣,如此豐富──很諷刺地──充滿生命力。《瘋狂亞當》是神話與故事無盡力量的終極凱歌,而正如同所有最敏銳的未來主義視角,這個故事講得完全是此時此刻。──Hephzibah Anderson《每日郵報》
如果今年夏天你想完全投入逃避主義,瑪格麗特.愛特伍的粉絲,《瘋狂亞當》不會讓你失望。──《Woman Way》雜誌
在愛特伍的筆下,世界大多是蒼涼而恐怖的,但她用幽默感平衡場面……《瘋狂亞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在虛構情境中搬演了從口述到筆記歷史的轉變──在一個以神話與偽神組成的世界裡……《瘋狂亞當》是一名長期雕琢功力的顛覆分子作家的野性之作。──《TLS》
花了十年才誕生的作品,但等待是值得的……瑪格麗特.愛特伍近來的小說,不但成就了近未來反烏托邦中最慘烈的預言,也將我們引誘進入全新的存在主義恐怖中。──John Burnside《紐約時報》
愛特伍的《瘋狂亞當》科幻三部曲最終回證實了她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非常令人興奮的作品……這本書巧妙地激發了一場末世文明,針對科學以及宗教的本質,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Anthony Gardner《週日郵報》
絕妙地為近未來人類浩劫寓言三部曲畫下句點。──Adam Roberts《衛報》年度好書
有趣得不可思議,所有小說的優點都在這本書中。──《華盛頓郵報》
當代文學女王、《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耗時十年,巔峰時期代表作!
《使女的故事》製作公司 Hulu 即將改編電視影集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最受注目好書
★2013年美國好讀網 Goodreads 讀者票選年度最佳科幻小說
★2014年《衛報》、《環球郵報》、《基督科學箴言報》、NPR 年度好書
★2015年國際 IMPAC 都柏林文學獎決選入圍
共同推薦: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
伍軒宏|文學評論者、作家
李屏瑤|作家
紀大偉|作家、學者
郭強生|作家、學者
陳栢青|作家
駱以軍|作家
...
在近未來的世界,文明極度發展,世界被一些彼此競爭的高科技生物公司所控制,它們開發各種免疫和抗病毒藥物,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嫁接試驗,以培育供人類移植用的器官,甚至蓄意研發病毒,然後再提供藥品以牟取暴利。
在網路色情和電腦遊戲中長大的「克雷科」,是一個危險的天才,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主持一個研發長生不老藥物的項目,也許是出於對人類墮落的絕望,克雷科在藥物中暗藏了一種病毒,當克雷科所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人類在騷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克雷科兒時的朋友「雪人」,在世界的廢墟上孤獨地生活著。
故事在第一部《劍羚與秧雞》畫下尾聲,到了第二部《洪水之年》轉至完全不同的視角,原來人類並未完全毀滅,除了「雪人」之外,倖存的人類還有「上帝之園丁會」的成員。前兩部故事以不同的人物視角,描寫同一段時間發生的事件,第三部《瘋狂亞當》又另起爐灶,以另一個角度來回顧整場毀滅的始末,並述說末日之後發生的事件。小說中透過園丁會重要成員澤伯的回憶,讀者再度看見整場毀滅的另一片拼圖。
桃碧、芮恩在一場搏鬥中救了重傷的「雪人」吉米,他們與克雷科人一起來到遺跡公園裡的泥草屋,等待去搜尋其他倖存的人類回來。克雷科人不明白發生什麼事情,興致勃勃地要求桃碧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所以,桃碧開始述說亞當與澤伯的故事,還有創造他們的克雷科的故事。但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回到一切開始之處──天塘計畫圓頂屋,也因此與器官豬結盟,展開孤注一擲的最後冒險。
在這令人驚嘆的三部曲小說中,愛特伍再次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熟悉又超出我們想像的近未來世界。愛特伍以她一貫犀利敏銳的筆觸、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荒誕世界,反思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更深入挖掘了兩性、自然與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一個秩序崩壞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存危機。這三部曲以瘟疫和基因工程塑造的黑暗未來為背景,將我們從世界的盡頭,帶至一個勇敢的新起點。
◎反烏托邦的預言家,當代文學活生生的傳奇
近幾年由於《使女的故事》影集熱播,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預言式小說,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由於川普當選後的效應,掀起了有史以來最熱烈的反應與迴響。愛特伍筆下的世界常常在多年後實現,人們因此更擔心她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世界成為現實。《瘋狂亞當三部曲》小說中全球瘟疫後的末日世界,再次提醒人類科技之中潛藏的危險,《週日郵報》評論說:「《瘋狂亞當三部曲》,證實了愛特伍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
愛特伍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熱愛嘗試新事物,創作文類範圍廣泛,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甚至連簡短的「推特小說」都難不倒她,經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也曾經上「美國版批踢踢」Reddit 論壇聊天,即時回答讀者問題。她甚至還跨入圖像小說領域,創造出超級英雄角色。
蘇格蘭藝術家凱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在2014年發起「未來圖書館計畫」,每年向一位文學家邀書,但書稿會封存在挪威的奧斯陸圖書館,直到一百年後才出版。為了確保屆時仍有充足的木料印製這些作品,該計畫在奧斯陸種下一千株雲杉樹幼苗,成為一百年後最佳印刷原料。由於愛特伍作品的特性,她成為第一位受邀的作者,交出了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將由奧斯陸圖書館封存一世紀,預計2114年出版。在那之前,沒有人能閱讀這部小說,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部百年後的預言,或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與見證。
愛特伍從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筆耕不輟,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並囊括全球各大文學獎項,包括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星雲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等,近年則是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堪稱當代文學女王。
◎《瘋狂亞當三部曲》是科幻小說嗎?
雖然本套小說在科幻小說界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愛特伍並不認為她的小說能夠歸類為傳統科幻小說,而是屬於「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她在作者序中說:「……和《使女的故事》一樣,繼承了歐威爾《1984》的風格,而非如H·G·威爾斯筆下的傳統科幻小說如《世界大戰》。故事中沒有星際旅行,沒有瞬間移動,也沒有火星人。也如同《使女的故事》,它所創造的一切,皆是我們已經發明或正在發明的東西。每一部小說都是以『如果』起頭,接著闡述它的原則。《劍羚與秧雞》的『如果』很簡單:『如果我們繼續走我們正在走的路,那會怎麼樣?』斜坡有多滑?我們的得救之道是什麼?誰有意志來阻止我們?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生物工程逃脫我們似乎已經啟動的大災難?」
推想小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文學作品,但在1947年,科幻小說家海萊因才首次使用「推想小說」一詞。在二十世紀末,該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只與科幻小說流派相關,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廣泛帶有推想元素的小說類別。海萊因說:「推想小說關注的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人類對科學或技術造成的新情況的反應,推想小說強調的是人類而不是技術問題。」
愛特伍將推想小說定義為涉及社會中尚未出現,但具有潛在可能的事件的文學。一般來說推想小說雖然有非現實事物,但在故事內仍追求邏輯合理性,總是帶有「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是對當前社會的假設性改變和推演。有些作家認為各種更專門的分類要求太多,例如科幻作品追求科學合理性、奇幻總是要有魔法和想像生物,這影響了創作自由,因此他們偏好「推想小說」這個分類。
名家好評
欣賞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的道路無限寬廣……各種力量、各種慈愛、各種多元。每當想到她的作品,又想到她寫作上的天分與成就,我就有點喘不過氣來。──艾莉絲.孟若(加拿大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安靜版的異國舞者瑪塔.哈里,神祕而暴戾的姿態……她就像把自己釘在這過度乾淨而和諧的世界面前的縱火犯。──麥可.翁達傑(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布克獎得主)
愛特伍是詩人,在她快速、明確又充滿貪婪渴望的篇章中,很少有一個句子是沒有作用的。──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詩人,普利茲文學獎得主)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澳洲學者、作家)
媒體讚譽
愛特伍為書店帶來更多驚喜,她的視野明晰中帶著警覺,而這令人忘返的三部曲之最終章帶給我們的,不是人類終將失敗的絕望感,而是對我們那幾乎未開發之潛能所抱持的驚嘆。──《出版人週刊》
愛特伍再次進化,從她筆下活靈活現的角色到緊張激昂劇情──戰鬥、監視、網路駭客、謀殺、以及性慾的張力。最有共鳴的就是愛特伍創造了一個生動的世界……這是一系列別出心裁、睿智機警的三部曲,最後光芒萬丈的大結局,關於人的狂妄、堅忍、愛,以及生命的崇高與頑強。──《書單》
用本世代恐懼燃起的火……奇蹟似地在幽默、暴力、美之間找到平衡。──《紐約時報書評》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一位超群而動人的說故事高手……《瘋狂亞當》有趣得不可思議,所有小說的優點都在這本書中。──《華盛頓郵報》
三部曲中造詣最深的一冊……一場冒險故事、一次哲學式的冥想,預想著關於人類文明未來的屠殺與創造。──《經濟學人》
瑪格麗特.愛特伍也具有好作家的輕盈腳步,她能在筆下角色之間自由舞蹈……很動人,也很有趣……《瘋狂亞當》是一項卓越的成就。──《週日獨立報》
一次難以忘懷、毫無保留的勝利……冷面笑匠的機智、知識分子的憤怒、以及感官的臨場感……愛特伍小說的註冊商標──從小說中浩劫前的篇章就已經充滿旺盛的創造力。──《週日泰晤士報》
作者在最後一部展現出她特有的酷勁、學識淵博的嘲諷,但也有末世生活的真實投入。愛特伍的創作令人懷念起莎士比亞的晚期喜劇,她的機智與黑色幽默混合著對人類掙扎的慈悲溫柔……既然世上所有一切都已被破壞或者已經壞掉,本小說的形式運用精彩,就像萬花筒裡滾動的玻璃珠、或是複雜電腦遊戲中的畫素,就像直接從那片混沌中複製而來一樣。然而,在那顯而易見的混亂之後,愛特伍這位魔術師始終掌握著全局,用她的敘事技巧變出各種後現代式的歡樂音符。──《獨立報》
這本小說會唱歌……密切地關注細節、語言、人們心中所想的一切:愛、失去、日子必須繼續的必須,無論發生甚麼。──《邁阿密先鋒報》
有一點趣味、甚至是可愛,但這樣黑暗絕望地看著我們的未來──一個被摧殘殆盡的世界,起因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潮流與趨勢,用想像力、創造力、智慧以及歡樂的天賦,緊密地包裹在一起,也許未來還是有點希望的。──《明尼亞波利斯星論壇報》
很少有作家能夠創造這樣的一個世界,如此兇狠地迷人,如此有趣,如此豐富──很諷刺地──充滿生命力。《瘋狂亞當》是神話與故事無盡力量的終極凱歌,而正如同所有最敏銳的未來主義視角,這個故事講得完全是此時此刻。──Hephzibah Anderson《每日郵報》
如果今年夏天你想完全投入逃避主義,瑪格麗特.愛特伍的粉絲,《瘋狂亞當》不會讓你失望。──《Woman Way》雜誌
在愛特伍的筆下,世界大多是蒼涼而恐怖的,但她用幽默感平衡場面……《瘋狂亞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在虛構情境中搬演了從口述到筆記歷史的轉變──在一個以神話與偽神組成的世界裡……《瘋狂亞當》是一名長期雕琢功力的顛覆分子作家的野性之作。──《TLS》
花了十年才誕生的作品,但等待是值得的……瑪格麗特.愛特伍近來的小說,不但成就了近未來反烏托邦中最慘烈的預言,也將我們引誘進入全新的存在主義恐怖中。──John Burnside《紐約時報》
愛特伍的《瘋狂亞當》科幻三部曲最終回證實了她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非常令人興奮的作品……這本書巧妙地激發了一場末世文明,針對科學以及宗教的本質,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Anthony Gardner《週日郵報》
絕妙地為近未來人類浩劫寓言三部曲畫下句點。──Adam Roberts《衛報》年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