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1946-1948) | 拾書所

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1946-1948)

$ 316 元 原價 400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6月23日至1948年11月25日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