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紛雜真偽難辨的現世環境下,事實的真相往往令人難以究明。
本書作者以事例說理,帶領讀者深入真相的發掘。
如何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為首要,本書適於社會大眾對求知求真的需求。
全書從真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第一、二章),繼而強調查明真相所需經歷的蒐集及辨識合宜的證據、分析及歸納、假說之演繹及二度確認等邏輯步驟(第四至九章),接著提醒年輕醫師要誠實面對自己以免誤入「認知陷阱」(第三、十章),更闡明善用高科技檢查、檢驗乃至人工智慧之優點而非依賴這些工具(第十一章)。其中不時引經據典以佐證其所強調的「查明真相」中所需落實的作為,讓讀者於飽覽全書之後獲得莫大的啟示,進而能時時執行確實的臨床診斷而查明病情真相。
【推薦序】
確實的臨床診斷就能查知病情真相╱
楊培銘(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
楊治國醫師就讀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時僅低我二屆,後來也僅慢我兩年進入台大醫院內科擔任住院醫師,因此在他從台大醫院內科轉至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前,我們有相當長的時間密切接觸,也對他的為人處事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楊醫師做事非常嚴謹,實事求是且擇善固執,對病人的診斷及處置非常盡責。
我們再度有較多接觸是在二○○七年成立台灣實證醫學學會(Taiw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ssociation)時,因為彼此對於臨床診斷及處置的理念相近,故一起和其他志同道合的醫師及醫療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籌畫成立台灣實證醫學學會。成立學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年輕的醫師及醫事人員在處理病人事務時要有所依據、謹慎行事。學會的主要活動之一是舉辦「實證醫學競賽」,約莫在七、八年前的某次實證醫學競賽中,於評審之餘談及年輕醫師所做的臨床診斷似乎較不夠嚴謹,當時我就請治國醫師設法提醒年輕醫師改善這種現象,事隔多年我其實早已淡忘這件往事,沒想到治國醫師在這幾年當中很認真的思考這件事情並已撰寫多篇文章並集結成書,令我非常敬佩。
醫師日常處置病人事務,首重臨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其主要依據來自病史詢問(問診,history taking)及身體診察(physical examination)。問診是為了要了解病人的主觀症狀(symptom),身體診察則是在於發現病人的疾病表癥(sign),這兩種醫療作為所獲得的訊息是醫師對病人的病情做初步判斷最重要的基石。經過合理的邏輯推理之後,可能會產生一個或多個初步的診斷(tentative diagnosis),其後需要尋找合宜的證據來支持某個主要的診斷,並排除其他診斷,這些證據來自各項合宜的檢驗和檢查。在這個過程中,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亦即綜合主觀症狀和疾病表癥所獲得的疾病診斷應該要有明確的依據。
本書第一章開宗明義所強調的「重視真相」即是要做正確的臨床診斷,而在第十章中「自我誠實」則是要醫師隨時提醒自己應按步就班、審慎為之。在第九章「診斷疾病的邏輯步驟」更苦口婆心地提醒年輕醫師在做臨床診斷時,務必要將歸納總結後所達成的「最佳解釋的推論(斷論)」,形成假說並加以演繹而再度求證確認。他也深深了解人類的習性,因此在第三章「我們的大腦」中提示人們可能有「認知陷阱」而會犯錯,因此要誠實面對自己,減少犯錯之機率。
在高科技檢驗及檢查盛行的現代,年輕醫師會輕忽紮實的病史詢問及身體診察,而亟欲儘快使用高科技檢驗及檢查以達到臨床診斷的目的。這是很自然的,殊不知如果沒有確實掌握病人的症狀及身體表癥,一味使用這些高科技的檢驗或檢查,經常可能會獲致錯誤的診斷而不自知。因而在第五章「蒐集資訊」中一再提醒年輕醫師不能捨本逐末,要嚴格遵循「希爾準則」所強調的因果關聯。治國醫師也在第十一章「電腦世代與人工智慧的啟示」中闡明他對人工智慧的看法,應善用其優點而非無知的依賴人工智慧。
本書從真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第一、二章),繼而強調查明真相所需經歷的蒐集及辨識合宜的證據、分析及歸納、假說之演繹及二度確認等邏輯步驟(第四至九章),接著提醒年輕醫師要誠實面對自己以免誤入「認知陷阱」(第三、十章),更闡明善用高科技檢查、檢驗乃至人工智慧之優點而非依賴這些工具(第十一章)。其中不時引經據典以佐證其所強調的「查明真相」中所需落實的作為,讓讀者於飽覽全書之後獲得莫大的啟示,進而能時時執行確實的臨床診斷而查明病情真相。
本書作者以事例說理,帶領讀者深入真相的發掘。
如何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為首要,本書適於社會大眾對求知求真的需求。
全書從真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第一、二章),繼而強調查明真相所需經歷的蒐集及辨識合宜的證據、分析及歸納、假說之演繹及二度確認等邏輯步驟(第四至九章),接著提醒年輕醫師要誠實面對自己以免誤入「認知陷阱」(第三、十章),更闡明善用高科技檢查、檢驗乃至人工智慧之優點而非依賴這些工具(第十一章)。其中不時引經據典以佐證其所強調的「查明真相」中所需落實的作為,讓讀者於飽覽全書之後獲得莫大的啟示,進而能時時執行確實的臨床診斷而查明病情真相。
【推薦序】
確實的臨床診斷就能查知病情真相╱
楊培銘(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
楊治國醫師就讀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時僅低我二屆,後來也僅慢我兩年進入台大醫院內科擔任住院醫師,因此在他從台大醫院內科轉至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前,我們有相當長的時間密切接觸,也對他的為人處事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楊醫師做事非常嚴謹,實事求是且擇善固執,對病人的診斷及處置非常盡責。
我們再度有較多接觸是在二○○七年成立台灣實證醫學學會(Taiw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ssociation)時,因為彼此對於臨床診斷及處置的理念相近,故一起和其他志同道合的醫師及醫療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籌畫成立台灣實證醫學學會。成立學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年輕的醫師及醫事人員在處理病人事務時要有所依據、謹慎行事。學會的主要活動之一是舉辦「實證醫學競賽」,約莫在七、八年前的某次實證醫學競賽中,於評審之餘談及年輕醫師所做的臨床診斷似乎較不夠嚴謹,當時我就請治國醫師設法提醒年輕醫師改善這種現象,事隔多年我其實早已淡忘這件往事,沒想到治國醫師在這幾年當中很認真的思考這件事情並已撰寫多篇文章並集結成書,令我非常敬佩。
醫師日常處置病人事務,首重臨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其主要依據來自病史詢問(問診,history taking)及身體診察(physical examination)。問診是為了要了解病人的主觀症狀(symptom),身體診察則是在於發現病人的疾病表癥(sign),這兩種醫療作為所獲得的訊息是醫師對病人的病情做初步判斷最重要的基石。經過合理的邏輯推理之後,可能會產生一個或多個初步的診斷(tentative diagnosis),其後需要尋找合宜的證據來支持某個主要的診斷,並排除其他診斷,這些證據來自各項合宜的檢驗和檢查。在這個過程中,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亦即綜合主觀症狀和疾病表癥所獲得的疾病診斷應該要有明確的依據。
本書第一章開宗明義所強調的「重視真相」即是要做正確的臨床診斷,而在第十章中「自我誠實」則是要醫師隨時提醒自己應按步就班、審慎為之。在第九章「診斷疾病的邏輯步驟」更苦口婆心地提醒年輕醫師在做臨床診斷時,務必要將歸納總結後所達成的「最佳解釋的推論(斷論)」,形成假說並加以演繹而再度求證確認。他也深深了解人類的習性,因此在第三章「我們的大腦」中提示人們可能有「認知陷阱」而會犯錯,因此要誠實面對自己,減少犯錯之機率。
在高科技檢驗及檢查盛行的現代,年輕醫師會輕忽紮實的病史詢問及身體診察,而亟欲儘快使用高科技檢驗及檢查以達到臨床診斷的目的。這是很自然的,殊不知如果沒有確實掌握病人的症狀及身體表癥,一味使用這些高科技的檢驗或檢查,經常可能會獲致錯誤的診斷而不自知。因而在第五章「蒐集資訊」中一再提醒年輕醫師不能捨本逐末,要嚴格遵循「希爾準則」所強調的因果關聯。治國醫師也在第十一章「電腦世代與人工智慧的啟示」中闡明他對人工智慧的看法,應善用其優點而非無知的依賴人工智慧。
本書從真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第一、二章),繼而強調查明真相所需經歷的蒐集及辨識合宜的證據、分析及歸納、假說之演繹及二度確認等邏輯步驟(第四至九章),接著提醒年輕醫師要誠實面對自己以免誤入「認知陷阱」(第三、十章),更闡明善用高科技檢查、檢驗乃至人工智慧之優點而非依賴這些工具(第十一章)。其中不時引經據典以佐證其所強調的「查明真相」中所需落實的作為,讓讀者於飽覽全書之後獲得莫大的啟示,進而能時時執行確實的臨床診斷而查明病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