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 | 拾書所

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

$ 380 元 原價 380
由建築師黃健敏策劃,各領域學者負責執筆
以「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家」為前提的台灣公共藝術整體紀錄
「空間景觀.公共藝術」系列,以公共藝術概念進入世界上面積最大國家之著作
呈現俄羅斯兼具古典與烈性、禁制與自由、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與文化

  幅員遼闊、地處高緯的俄羅斯,在文學、音樂與舞蹈等藝術表現上,向以融合貴氣的古典素養與民間的剛強烈性為特徵。柴可夫斯基的豐富情感、托爾斯泰的人道關懷、塔可夫斯基的深刻詩意、李希特的精準演奏,都可見俄羅斯依其風土形成的剛悍民族性,貫穿在各個藝術家的縝密藝術技巧中。本書便以這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為對象,由我們對蘇聯鐵幕時期的深鎖印象出發,透過對俄羅斯的公共藝術與歷史建築的逐一探訪,引領讀者走近在既有印象背後,兼具著古典與烈性的俄羅斯文化。

  「公共藝術」一辭在俄羅斯的出現,是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隨著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社會的興起而逐漸形成的。此一名辭的晚近出現,雖然一方面暗示著歐美資本主義開進俄羅斯文化的強大聲勢,而另一方面,或許可說它為俄羅斯的歷史建築,與林立在街頭巷尾的雕塑、壁畫和各種標誌,提出了新的觀看視角。「『公共藝術』的概念……包含了自然與歷史的軌跡,象徵人類建造家園的願景與共同生活的記憶。」在作者於前言所述的「公共藝術」的概念底下,本書所蒐羅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作品,或可投射出俄羅斯自20世紀以來概括的文化與歷史切面。

  本書沿循著俄羅斯自沙皇統治、蘇聯時期至蘇聯解體後各國獨立的歷史軸線,探訪與歐美「公共藝術」概念旨趣相符的紀念碑、雕塑、壁畫、招牌與各式公共建築作品,包括莫斯科城櫛鱗互映的新舊建築、克里姆林宮政教合一的宮殿設計、憑弔與娛樂並行不悖的紅場、有「地下宮殿」之譽的莫斯科地鐵系統、象徵史達林時期統治的七棟摩天樓、以黨國訴求為依歸的寫實主義雕像和壁畫,以及融合傳統俄羅斯文化元素與國際文化潮流的地方商店,使它們成為探看俄羅斯民族共同記憶的窗口,進而使我們在熟悉的歐美文化以外,也和生活在他方的不同民族有所親近。

  本書作者馬曉瑛於俄羅斯求學與生活多年,在她如數家珍的引領下,讀者可隨著書中敘述,逐步描繪出俄羅斯沉穩堅毅、同時也鮮豔活潑的文化與藝術性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