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臺北陶藝獎成就獎得主宋龍飛之歷年陶藝評論選集
20篇的陶藝紀事,記敘20年的臺灣當代陶藝發展
臺北陶藝獎成就獎設置的宗旨,在表揚長年致力於陶藝創作之教育、推廣、研究、發明、創造、美學、藝術性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為臺灣陶藝發展作出寶貴貢獻者。
本屆成就獎得主宋龍飛先生(1936年出生),1960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早年追隨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博士習民族學,並擔任凌博士研究助理。1967年從臺灣大學考古系宋文薰教授習考古,先後參與發掘臺東鯉魚山、卑南史前文化遺址等。1969年底轉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歷任器物處、科技室、出版組組長及研究員,並擔任故宮文物月刊創刊主編,於2002 年退休。
宋先生對推動臺灣現代陶藝一直不遺餘力,力倡「從傳統中創新」,1976年起以方叔、志匡、龍運來等筆名,發表文章數百篇,散見於報刊雜誌。1982年4月開始於《藝術家》雜誌推出「誌上陶藝展」專欄,並擔任主筆,連載長達二十餘年,獲「臺灣當代美術通鑑」評為1982 年最重量級的作者,是推動臺灣現代陶
藝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之一。
本書是宋龍飛的陶藝文章選集,收入宋龍飛於各報章雜誌中發表、評論當代陶藝與陶藝家的二十篇文章,選文前另附上兩篇專文,以作為宋龍飛陶藝評論之暫時註腳。
20篇的陶藝紀事,記敘20年的臺灣當代陶藝發展
臺北陶藝獎成就獎設置的宗旨,在表揚長年致力於陶藝創作之教育、推廣、研究、發明、創造、美學、藝術性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為臺灣陶藝發展作出寶貴貢獻者。
本屆成就獎得主宋龍飛先生(1936年出生),1960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早年追隨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博士習民族學,並擔任凌博士研究助理。1967年從臺灣大學考古系宋文薰教授習考古,先後參與發掘臺東鯉魚山、卑南史前文化遺址等。1969年底轉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歷任器物處、科技室、出版組組長及研究員,並擔任故宮文物月刊創刊主編,於2002 年退休。
宋先生對推動臺灣現代陶藝一直不遺餘力,力倡「從傳統中創新」,1976年起以方叔、志匡、龍運來等筆名,發表文章數百篇,散見於報刊雜誌。1982年4月開始於《藝術家》雜誌推出「誌上陶藝展」專欄,並擔任主筆,連載長達二十餘年,獲「臺灣當代美術通鑑」評為1982 年最重量級的作者,是推動臺灣現代陶
藝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之一。
本書是宋龍飛的陶藝文章選集,收入宋龍飛於各報章雜誌中發表、評論當代陶藝與陶藝家的二十篇文章,選文前另附上兩篇專文,以作為宋龍飛陶藝評論之暫時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