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自然材料 | 拾書所

圖解自然材料

$ 410 元 原價 520

活用自然材料,打造「連牆壁也會呼吸」的優質好宅,
不僅是基於善待環境的理念,更是珍重自己與家人健康的具體表現!

●本書特色:
市面上唯一介紹自然材料的know-how專書,深入淺出,實用性最高!
1. 充分掌握材料種類與特性,並以務實的考量要點、活用方法,取代教條般的理論、制式化的標章,真正落實「量身打造」。
2. 以圖文搭配解說、示範簡易的施工方式與保養維護,打造自然住宅也可以自己來!
3. 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施工業者、與屋主,可利用本書充分溝通關於選材、施工、維護的注意事項。

建築,可說是人類的第三層皮膚,與肌膚、衣服同樣保護你我不受外在威脅所侵擾。但曾幾何時,本應溫馨安全的住家,卻因合成建材、塗料中有機溶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毒害威脅,而成了惡夢的根源,引發令人聞之色變的「病態建築症候群」。且建材的製造與廢棄,也往往加劇了對整體地球環境的汙染。
本書從實務層面出發,精選110種自然素材與活用方式,舉凡:從結構到家具、運用範圍與方式最廣的木材,對人體健康影響最為顯著的塗料與泥作,營造居家機能與室內氛圍的裝潢,藏於無形卻攸關舒適感的隔熱,這些內容都向讀者具體示範了:「在家,就像被大自然環繞般舒適自在」的夢想,並非難以實現!只要懂得自然材料的特性,理解其運用之豐富、工法之簡易,就能掌握材料的選擇權並加以活用,自行打造出兼顧健康與環保的居家空間。並且,本書也針對自然材料使用上常見的疑慮,逐一提出明確的因應之道,使讀者能從容地與自然材料一同呼吸、成長、變化,找回生命最舒適的本質,在可感受到時節流轉的步調中,品味自然材料的優點與樂趣。


●專業推薦(順序依姓名筆劃排列)
王世昌(社團法人臺灣永續綠營建聯盟理事長‧建築師)
邵文政(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兼創新綠建材研發與推廣中心主任)
林黛羚(《蓋自然的家屋》等綠住宅、老屋改造系列暢銷書作家)
莊燈泰(社團法人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理事長)
劉志鵬(台灣減法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建築師)
羅志明(台灣綠建材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關於自然材料,你知道這些特性和運用嗎?
[木材]
‧木材燃燒到一定程度就會在表面形成碳化層,進而延緩材料繼續燃燒的時間。所以,內裝及外部材料只要使用一定厚度的木板,萬一發生火災時就能為人們多爭取一些避難疏散的時間。
‧確保結構材強度的關鍵,就在於木材的乾燥方式。一般常見的人工乾燥是高溫乾燥,雖然木材表面不會產生斷裂,但內部卻會產生明顯的乾裂。
‧拆封後的實木地板材,在施工前需要先將木材放置在工地現場數日以適應環境溼度,可以有效減少施工後立即出現變形的狀況。
‧要求強度與耐用性的廚房、洗臉台與櫃檯等家具,適合使用梣樹、栗木、櫻木、日本七葉樹、楓樹等闊葉樹。壁櫃、櫥櫃裡的木板,則適合使用吸溼排溼性優異的柳杉與扁柏等針葉樹。
‧如果木材有輕微的凹陷受損,在纖維完整的狀況下,只要將沾溼的乾淨毛巾放置在凹陷處一會兒,木材就會吸收水分而回復原狀。

[塗料‧泥作]
‧自然塗料幾乎不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汙染,不致對施工者與居住者的健康造成負擔。而且塗上自然塗料的材料,在廢棄時幾乎不會產生有毒氣體。屋主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塗裝,維護保養上也不困難。
‧塗料的補塗時間,依品牌、種類、及使用場所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大約室內每2~3年進行1層、室外每3~5年進行2層的補塗保養。
‧混好顏料的灰泥在乾燥後,顏色會變得比較淺,所以建議施工前可預先製作樣本。而實際施工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區域的色澤也會有所轉變,所以最好能一氣呵成地塗完一整面牆。

[裝潢]
‧近來的建築物重視高氣密性與高隔熱性,形成空氣無法充分流通的環境,反而成為榻榻米容易發黴與蟲害的主因。
‧和紙因為容易帶負電,所以能吸取帶正電的塵埃、塵蟎以及甲醛等化學物質,適合當成內裝材料。而且將和紙貼在牆上時,能使整體空間富有豐富的明暗光影變化,迴盪的聲音也較柔和。
‧茶色的竹地板並非經過塗裝染色,而是因乾燥時的碳化處理才呈現出色澤上的變化。
‧碳化軟木地板是使用接著劑將碳化的軟木粒固化而成的建材,因為不會發黴,所以很適合舖設在浴室。相較於石材或磁磚地板,觸感更溫潤柔軟。
‧若想活用石材的蓄熱性能,也可鋪設於南側窗邊的地板、放置暖爐處的地板或四周牆壁等。
‧石材表面在經過噴火槍進行燒面處理後,就會變得凹凸不平而具有止滑效果,適合當做浴室的地板材。

[隔熱]
‧當一棟房子擁有良好的隔熱性能,便能有效控制熱能流動,提高居住舒適度。夏天可透過竹簾、或綠色植物進行防曬遮光,享受室內的涼爽;冬天則可利用太陽能等天然能源製造熱水,保持室內的溫暖。
‧隔熱與氣密性兩者可發揮一定的加乘效果。只要確實做好隔熱與氣密工程,就能縮小室內的溫差變化,居住起來會比較舒適。而且,所耗費的能源也會減少流失,還有助於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羊毛隔熱材的吸溼放溼性特別優異,就算在相對溼度高達80%的情況下,仍能持續吸溼,使空氣中的水分不易達到飽和,因此也不容易產生牆壁內部的結露。
                                ……更多材料特性與活用方式,請翻閱本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