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代價:為我的村子蓋一所學校 | 拾書所

石頭的代價:為我的村子蓋一所學校

$ 268 元 原價 340
在非洲,下雨的夜裡,天空中一顆星星都沒有時,路總是最黑暗的。在那豐盛的黑暗裡,人生必須繼續下去,即使死亡將我們往下拉。
在烏干達的一個村落,一次一顆石頭地,他們蓋起了一所學校……

◆《三杯茶》原文版出版社總裁強力推薦
◆Amazon五顆星評價,《出版人週刊》、《書單》雜誌、《圖書館期刊》好評讚譽
◆【名家感動推薦】
王文靜 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王明仁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王建煊 監察院院長
杜明翰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周慧婷 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義傑 探索家
陳彥博 極地馬拉松選手
陳美谷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主任
陳鳳馨 News 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楊力州 紀錄片導演
葉青華 誠品書店協理
戴勝益 王品集團董事長
蘭萱 中廣流行網「蘭萱時間」主持人


布魯諾喜歡留在學校越久越好。同學是他新的兄弟姊妹,老師則是他白天的家長。
他告訴我,晚上是最難熬的。他經常在一片黑暗中做惡夢醒來。我問他會不會醒來很久都睡不著。
「睡不著的時候,我就在腦子裡複習功課,」他安慰我。「這樣就會逼走我心裡的恐懼。」

從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開車到奈卡葉茲村要一整天,在這祥和寧靜的起伏山丘與農地田野間,奈卡的孩子們與破碎的夢想、營養不良及文盲為伴。
在這裡,兩美元就能讓一個孩子吃飽一個禮拜。十五美元就能買到一學期的書。
二○○三年一月二日,一條紫色緞帶剪斷,兩間小小的教室,給了一無所有的孩子們一些希望。
這是關於奮力拯救一整個世代兒童的冒險歷程。
這是奈卡的孩子們在黑暗中努力睜大眼睛,看到越來越多小星星閃爍的故事。

◎一顆石頭,一個信念

本書講述的是「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創立的動人故事。作者卡古里在書中交織年少時代的回憶,以及他用一顆顆石頭慢慢建造起學校的過程中鼓舞人心的紀錄。

卡古里在烏干達西南部一座小農場裡長大,很幸運的是,父母勉強付得起他的學費。他在學校表現卓越,得以進入國立大學,並到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他和妻子回到烏干達時,很震驚地看到許多人在他父母家門外大排長龍,想向他求助。當中很多人生活艱困,難以扶養死於愛滋病的親人的孩子,他誓言為孤兒們開設該國第一所免費學校。

當時定居美國且身為研究生的卡古里,面對著幾乎不可能跨越的種種障礙:經費匱乏;父親和很多村民都反對設立愛滋病孤兒學校;許多人對於捐錢給非洲的慈善計畫心存疑慮;政府督學貪污腐敗;還有孩子們排山倒海而來的龐大需求。從一英畝地開始,他們一次一間地蓋起了一間間教室。

讀者的手中,以及心中,若曾有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的《三杯茶》(Three Cups of Tea)、威廉•坎寬巴(William Kamkwamba)的《馭風男孩》(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崔西•季德(Tracy Kidder)的《在剩餘中尋得力量》(Strength in What Remains),那麼卡古里的故事絕對也是必讀之作。

這個故事展現了一個人只要懷抱著一個微小的信念,就可能成就巨大的成果。給需要希望的孩子一份禮物,為他們蓋一所學校。

◎對本書的讚譽

「《石頭的代價》是將悲劇轉變成希望,激勵人心的故事。」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國前總統

「如果你曾經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影響別人的人生,請讀讀這個故事,它會改變你的心和你的想法。」
──伊實美•畢亞(Ishmael Beah),《長路漫漫》(A Long Way Gone)作者

「在烏干達,許多被拋棄的孩子因為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得到了希望,或者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愛。威西格葉•傑克森的人生美妙地顯示出,單單一個人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朗•霍爾(Ron Hall),《紐約時報》暢銷書《紳士與流浪漢》(Same Kind of Different as Me)共同作者

「讀到第23頁,我深深著迷了。讀到第33頁,我噙著淚。……如果《石頭的代價》無法讓你為非洲愛滋孤兒的厄運心碎,你應該立刻去看心臟科醫生。你可能需要換一顆心。」
──琳恩•文森(Lynn Vincent),《紐約時報》暢銷書《紳士與流浪漢》(Same Kind of Different as Me)共同作者

「他侃侃而談並熱情洋溢地說出他的故事,讓他的鄰人也成為我們的鄰人。」
──約翰•丹佛斯(John C. Danforth),參議員、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

「《石頭的代價》講述了他如何以勇氣和深刻的信仰,在烏干達的窮鄉僻壤,給予因愛滋病失去雙親的孤兒們教育的禮物。」
──瑪亞•阿梅拉(Maya Ajmera),「全球兒童基金」(Global Fund for Children)創辦人和理事長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統計數字背後真實的人,使我們從親近的當局者的角度,看到烏干達的一個社區裡,這些孩子與他們家人的艱苦、心痛、犧牲、希望和喜悅。」
──馬丁•海耶斯(Martin Hayes),「家扶國際聯盟」(ChildFund International)兒童保護專家

「這部傑出的著作是一個絕佳的研究,深入探索在非洲環境下,由社區推動的一項絕佳實務案例。任何希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都會從這本書的故事中得到激勵。」
──法蘭克•畢亞慕吉沙(Frank Byamugisha),世界銀行美國分支非洲營運顧問


威西格葉•傑克森•卡古里(Twesigye Jackson Kaguri)與蘇珊•厄巴奈克•林威爾(Susan Urbanek Linville)◎著
李淑珺◎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