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蜜經濟學――.me.me.me…在網路上,我們用自己的故事,正在改變未來 | 拾書所

達蜜經濟學――.me.me.me…在網路上,我們用自己的故事,正在改變未來

$ 268 元 原價 340
這是個「達蜜」(.me)的時代。在科技不斷創新的氛圍裡,每個人都是媒體,在網路上,每個人都發出聲音,但是接下來呢?

我們花許多時間上網,這許多時間,我們在幹什麼?在撲浪、臉書貼文、打簡訊、玩Google?這一切代表什麼意義?

作者身為一個經濟學家,也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經濟學部落格「邊際革命」的格主,還是個「資訊大胃王」,熱愛文學、音樂美術、美食等等。他想探討的是:

◎傳統經濟學是研究人對於客觀環境的反應,也就是人的行為;
◎再深入一些的行為經濟學,加入心理學的因素,探討誘因、動機會如何影響人的行為;
◎作者再加入「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的因素:每個人的神經組織結構都不一樣,這是唯一能夠確立每個人「主體性」的元素;神經組織結構體現在人們不同的認知方式上,尤其是我們如何處理資訊(包括網路的資訊、音樂、文字、繪畫、與人互動)。

人們在腦內編排資訊(mental ordering)的方式,會塑造出不同的品味、美學觀、對事物的認知,接著是行為。因此,他針對人們運用網路和接觸文化的模式,做了一番人類學式的觀察:

◎現代人熱中於「編排資訊」:在iPod上編輯歌曲或專輯、在網路洪流中搜尋整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第1章)
◎人們喜歡文化小品(文化的片段化)勝過文化鉅作:例如Twitter的推文、手機簡訊、Youtube上的歌曲、iPod……現代文化越來越以「小品」、小片段的形式出現,而被人們所擁有。(第3, 4章)
◎自閉症者在認知方面的優勢(擅長於編排資訊),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第2章)
◎佛教vs.數位生活(第5章)
◎編排資訊的結果,「故事」就出來了;人人都喜歡有趣的故事,而故事需要編排、削減資訊;媒體更喜歡有故事的事件……(第6章)
◎福爾摩斯、赫曼赫塞、亞當斯密,他們有什麼共同點?(第7章)
◎一個人的美學觀念是如何產生的?跟我們的神經組織有關嗎?你喜歡的音樂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第8章)

作者特別舉自閉症為例,雖然這些人通常被認為「與人互動有障礙」,但是他們認知事物的方式具有某些長處(例如專注力強、常專精於某個領域),使得從歷史上到現在,許多自閉症者也非常成功。作者以自閉症者做為對照組,來探討人類的心智如何處理資訊。所以作者說,可以把這本書看成是描繪當代文化的行為經濟學,或是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

他的結論是:人們處理資訊的方式不同,或是專精於某個領域,這就是「達蜜世代」的競爭優勢。向內看(從網路、從我們的心智),現代文化越來越豐富,我們比過去更能夠塑造自己的生活,來達到最深層的滿足,從而對周遭事物做出貢獻。人們使用文化的方式,將會創造出自己的經濟未來,走出自己的路。

各界推薦:
「只有像泰勒科文這種腦袋瓜,才能夠把臉書、佛教、福爾摩斯等主題編織成一個前後一致且令人玩味的主張。本書將改變你對思考的思考方式。」—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假如你想知道社會和經濟的未來走向,只有泰勒科文能給你最有趣的見解。他是個真正的遠見家,這是他的精心傑作。」―羅伯․法蘭克(Robert Frank),《經濟自然學》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