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縱貫,以課題橫跨,秉持文學、文獻、文化「三文主義」精神編撰
閱讀、認識馬華文學與文化的最佳導引
走入新馬華人社會的必讀之書
王德威:華語世界體例最為宏闊、內容最為豐富的讀本。
最龐大的跨國作者群
66位學者、作家、116篇專文
新詮釋、新觀點、新視野
重探19世紀至21世紀新馬華人文學、文化發展脈動
展示馬華文學文化獨有魅力
王德威序文導讀 梅家玲 陳國球 鄭毓瑜共同推薦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由學者作家張錦忠、黃錦樹、高嘉謙主編,是一本以論述為主的介紹性讀本,其出版旨在為中學、大專院校的學子,或是對馬華文學、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學習和入門的讀本。讀本規畫的內容,不僅涵蓋馬來西亞(含馬來亞時期)華人社會的歷史與文化脈絡,同時對重要的文學思潮、事件與作家做出整理敘述,藉此引導讀者認識和掌握馬華文學的發展脈絡。此書採單元形式編纂,力求透過史觀、事件、思潮、議題等不同組合,集眾人之力完成。
本書包含十二個單元,即一、南中國海的波浪;二、赤道線上的烽火;三、冷戰時代的地緣政治與南洋文學版圖;四、寫實主義與社會現實主義;五、冷戰現代主義與馬華文學新浪潮;六、風土,鄉土與地方感;七、犀鳥飛越神山:婆羅洲書寫;八、歷史,家國與認同;九、在馬哈迪時代抒情;十、在臺:寫在家國之外;十一、多語,多元與華馬文學;以及十二、視與聽:電影、劇場、歌謠、書法,分別從馬華歷史譜系、政治遭遇、風土人情、語言文學等方面,呈現一百五十年來華人在馬來半島和周邊地區的行旅、移民、墾殖以及落地生根的經驗。撰寫者根據選題提供扼要文字,彼此串聯,形成有如星座圖般的敘述網絡,既有時間多維向度,也有重層地理、社會、人文的積累。
馬華文學處於多族、多語、多元文化、生物多樣性環境,歷史、社會、政治、環境、日常生活、性別、情意、慾望、氣候劇變、護生等議題,在「後現代」、「後殖民」、「後認同」、「後人類」或「人類紀」的視野裡,有不同的文學或文化詮釋,本書在新紀元、新媒體時代編成,反映這些喧譁眾聲的關注。另一方面,文學形式、文類、呈現平臺、傳播載體、閱讀受眾早已有別於上個世紀的樣貌,閱讀文學的同時,其他文化、文類(如通俗類型)往往也在讀者或評論者的視閾之內,或為文化研究的對象,或為閱讀與論述之外的視聽向度,或為文學文本的指涉互文,本書也納入若干篇相關文字。
歷史、事件、議題、人物在本書縱橫交叉貫穿,在在涉及文學、文獻、文化,除了在「多語、文學平臺與類型小說」卷擴大涵蓋面外,編者在「視與聽」卷將眼睛與耳朵放遠拉長到電影、劇場、歌謠、書法等文學「姐妹藝術」的抒情或再現媒介。
從晚清到21世紀的今天,這個南洋華文書寫場域的歷史早已超過一百二十年,本書以一個宏觀的視野回望過去兩個甲子以來的文學事件、議題、人物、文本、運動、思潮、社團等,在不同撰寫者的書寫、檢視與敘述中自有微觀的評點與刻畫,本書希望可以提供讀者一幅見樹又見林的馬華文學圖像卷軸,讓讀者張看閱覽細品。
閱讀、認識馬華文學與文化的最佳導引
走入新馬華人社會的必讀之書
王德威:華語世界體例最為宏闊、內容最為豐富的讀本。
最龐大的跨國作者群
66位學者、作家、116篇專文
新詮釋、新觀點、新視野
重探19世紀至21世紀新馬華人文學、文化發展脈動
展示馬華文學文化獨有魅力
王德威序文導讀 梅家玲 陳國球 鄭毓瑜共同推薦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由學者作家張錦忠、黃錦樹、高嘉謙主編,是一本以論述為主的介紹性讀本,其出版旨在為中學、大專院校的學子,或是對馬華文學、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學習和入門的讀本。讀本規畫的內容,不僅涵蓋馬來西亞(含馬來亞時期)華人社會的歷史與文化脈絡,同時對重要的文學思潮、事件與作家做出整理敘述,藉此引導讀者認識和掌握馬華文學的發展脈絡。此書採單元形式編纂,力求透過史觀、事件、思潮、議題等不同組合,集眾人之力完成。
本書包含十二個單元,即一、南中國海的波浪;二、赤道線上的烽火;三、冷戰時代的地緣政治與南洋文學版圖;四、寫實主義與社會現實主義;五、冷戰現代主義與馬華文學新浪潮;六、風土,鄉土與地方感;七、犀鳥飛越神山:婆羅洲書寫;八、歷史,家國與認同;九、在馬哈迪時代抒情;十、在臺:寫在家國之外;十一、多語,多元與華馬文學;以及十二、視與聽:電影、劇場、歌謠、書法,分別從馬華歷史譜系、政治遭遇、風土人情、語言文學等方面,呈現一百五十年來華人在馬來半島和周邊地區的行旅、移民、墾殖以及落地生根的經驗。撰寫者根據選題提供扼要文字,彼此串聯,形成有如星座圖般的敘述網絡,既有時間多維向度,也有重層地理、社會、人文的積累。
馬華文學處於多族、多語、多元文化、生物多樣性環境,歷史、社會、政治、環境、日常生活、性別、情意、慾望、氣候劇變、護生等議題,在「後現代」、「後殖民」、「後認同」、「後人類」或「人類紀」的視野裡,有不同的文學或文化詮釋,本書在新紀元、新媒體時代編成,反映這些喧譁眾聲的關注。另一方面,文學形式、文類、呈現平臺、傳播載體、閱讀受眾早已有別於上個世紀的樣貌,閱讀文學的同時,其他文化、文類(如通俗類型)往往也在讀者或評論者的視閾之內,或為文化研究的對象,或為閱讀與論述之外的視聽向度,或為文學文本的指涉互文,本書也納入若干篇相關文字。
歷史、事件、議題、人物在本書縱橫交叉貫穿,在在涉及文學、文獻、文化,除了在「多語、文學平臺與類型小說」卷擴大涵蓋面外,編者在「視與聽」卷將眼睛與耳朵放遠拉長到電影、劇場、歌謠、書法等文學「姐妹藝術」的抒情或再現媒介。
從晚清到21世紀的今天,這個南洋華文書寫場域的歷史早已超過一百二十年,本書以一個宏觀的視野回望過去兩個甲子以來的文學事件、議題、人物、文本、運動、思潮、社團等,在不同撰寫者的書寫、檢視與敘述中自有微觀的評點與刻畫,本書希望可以提供讀者一幅見樹又見林的馬華文學圖像卷軸,讓讀者張看閱覽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