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志向:為什麼孩子不上學、不工作 | 拾書所

下流志向:為什麼孩子不上學、不工作

$ 189 元 原價 240
別以為日本的問題,不會發生在台灣!

97學年度,大學指定考錄取率高達98%,
甚至7分也能上大學。
除了學校過多、學生人數大幅銳減之外,
真正的原因之一,是台灣已面臨學力集體下降的事實了。

2008年立法院三讀通過,
勞工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延後為65歲,
其背後的隱憂之一,
是五年級、六年級前段班的人,根本無法如期在60歲退休,
台灣專業經理人,已經後繼無人,
企業正面臨「專業斷層」的問題!

這些現狀與問題,在日本早已引起關注,台灣卻很少人正視。日本重要思想家內田樹從最根本家庭教育切入,分析日本為何愈來愈多的孩子不願讀書、年輕人不願工作。如果,這些現象持續惡化,日本社會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當我們不知不覺踏著「學力集體下降」的風險邁向未來時,內田樹教授所分析的日本現狀,是我們的借鏡,也是我們避免重蹈覆轍、避免懷抱下流志向的社會活教材。

【目次】
第一章 逃避學習
新型態日本人的出現/討厭讀書的日本學童/對自己的學力低下毫無自覺/連「矛盾」都不會寫的大學生/對不了解的事完全無動於衷/充滿凹洞的世界/唯我獨尊的孩子們/預期之外的問題:「老師,學這個有什麼用?」/家庭勞動教育的消失/教育服務的消費者/教育的意義/一種名為「不悅」的貨幣/學生的意態表達/不悅貨幣的起源:家庭裡的不悅爭奪戰/抱怨者增加/學習與時間/母語的學習/抗拒改變的孩子/「找尋自我」的意識型態/變賣未來的孩子

第二章 風險社會裡的弱者
龜裂的社會輸送帶/不同階層,風險有別/什麼是風險控管?/「三方一兩損」調停術/忘記風險控管的日本人/沒準備替代方案/自己決定‧自己負責/貧窮的智慧/弱者持續誕生/自己決定的弱者/完全不讀書,卻自信滿滿/學力低下也是「努力的結果」

第三章 逃避勞動
自由決定的弔詭/對不合理視若無賭/日本尼特族/青鳥症候群/頻換工作的思考模式/「薪水太低」的理由/勞動是創造超額價值的表現/交換與贈予/支持IT富豪的理由/實學志向/時間與學習/學習「學習方法」/學校即工廠

第四章 提問與解答
美國模式的結束/無法等待孩子成長的雙親/育兒與音樂/高速運轉的社會活動/師生關係的條件/教育者的必要條件/無限的尊敬/愛抱怨的家長/文化資本與階層化/家族與親密圈/新親密圈/尼特族的未來/尼特族的解決之道──家庭/更多的溝通造就了孩子/附和雷同/拒絕聆聽的人們/恢復生活的時間性/身體力行的教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