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的孫理蓮,於1927年首度踏上臺灣這塊島嶼,原是隨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宣教的她,之後持續投入臺灣慈善扶助事業。
我們從孫理蓮自1951年起書寫的三百多封信中,知曉了她以話家常的語氣,記下戰後政府無暇聞問的苦難角落。這些信件,募得一筆筆來自美國、加州的捐款,扶起了廣大山區、偏鄉、離島的貧病孤獨者,讓搖搖欲墜的人們受到照護,進而茁壯與自立,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本期《觀.臺灣》搭配臺史籌備「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的研究成果,從孫理蓮與外國扶助團體的故事出發,追索19世紀到當代臺灣,從受惠到向外援助世界的歷程,盼望激起更多善與愛的共鳴。
封面插畫|Croter
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的孫理蓮,於1927年首度踏上臺灣這塊島嶼,原是隨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宣教的她,之後持續投入臺灣慈善扶助事業。
我們從孫理蓮自1951年起書寫的三百多封信中,知曉了她以話家常的語氣,記下戰後政府無暇聞問的苦難角落。這些信件,募得一筆筆來自美國、加州的捐款,扶起了廣大山區、偏鄉、離島的貧病孤獨者,讓搖搖欲墜的人們受到照護,進而茁壯與自立,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本期《觀.臺灣》搭配臺史籌備「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的研究成果,從孫理蓮與外國扶助團體的故事出發,追索19世紀到當代臺灣,從受惠到向外援助世界的歷程,盼望激起更多善與愛的共鳴。
封面插畫|Cr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