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不起,我每天都好失敗。」
──女兒
「沒關係,原本人生就是不斷地失敗,
和我說說你的悲傷。」
──媽媽
對「活著」完全失去信心的女兒、
想讓女兒「活下去」的媽媽……
當親愛的人患上精神疾病時,
你我該怎麼做,才對彼此最好?
♥一本刻劃陪病者與身心症患者抗憂鬱的真實故事♥
★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9.4分、Aladin書店讀者評價9.1分,一片動容好評!
▌「我過得不好,想從一路失敗的人生回頭。」──女兒
她們的故事,是從女兒站在十樓高的陽台邊時開始。
青少年時期就受憂鬱症所困的女兒瑞玄,
在某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之後,住進了精神病院。
陪伴她住院的媽媽,每天用手機寫下女兒的故事,並傳訊息給自己,
記錄下她們有時說話、有時不說話,有時波濤洶湧、有時平靜安然的抗病生活。
她開始觀察女兒的情緒變化,回顧女兒的成長過程,思索憂鬱的成因,
接著寫下離開精神病院後,她們如何在家中相處、試圖修補彼此的關係,
並幫助女兒走出房間、找回對生命的興趣。
漫長過程中,媽媽和女兒疏離的心,漸漸往彼此靠近了。
▌「我想寫下關於你的故事,你可以用畫畫回應我嗎?」──媽媽
身為陪病者,經常會苦惱於如何照顧身心症患者、該說什麼話才不會說錯;
陪伴的同時,偶爾也會忘記照顧自己的心。
本書分享作者與憂鬱症女兒共同生活的應對智慧,
女兒則以全彩圖畫及短篇文字回應。
在圖文中,可以看見她們其實也經常犯錯、感到焦慮或後悔,
但仍舊努力以各自的方法在理解對方,
最終找到兩人間適當的距離,形成了全新的關係。
✦ 罹患憂鬱症,不會變成怪物
罹患憂鬱症絕對不是變成「怪物」,
敏感的憂鬱症患者們,其實很容易看出來別人也努力不想傷害他們。
人與人之間的禮節,也適用於患者與家人之間,
不要求對方完全遵照自己的想法,不隨意越界,
一同建立並遵守規則,只要做到這些就夠了。
✦ 明天可能會犯錯,也可能會變好
我可以保證,明天瑞玄依然會犯錯,但比起什麼都沒做的瑞玄,
會犯錯的瑞玄反而更令人安心,誰知道呢?
也許瑞玄現在想到明天,心情會變好也說不定。
✦ 學會相信,不要過度保護
我過度保護的心情,就像麵團一樣越揉越遠、越揉越寬。
畢竟只待在家裡,世界會過於狹小,如果女兒想要穿上運動鞋外出,
現在的我會相信她、目送她離去。
✦ 沒有人會成為孤島
在同一條船上的一家人,沒有人需要成為孤島。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我們都是如島嶼般的存在,也需要打造一座連結橋梁。
只要閱讀她們的故事,必定會想起某時期自己所經歷的憂鬱不安、
和家人的衝突、自責與後悔,也會發現這些其實都可以找到方法度過。
身心症患者和陪病者,是彼此的安全堡壘,也是最後的堡壘。
【封面插畫理念】
由作者瑞玄所繪製的封面插畫,以廣闊草原為背景,
原本的概念是「媽媽的手牽著飛向天際、四處漂流的女兒」,
但完成之後,看起來竟也像「孩子在拯救深陷沼澤的媽媽」,
就像錯覺畫一樣,不同人在不同心境下,可能會產生不同解讀。
無形之中呼應本書主旨,真正的陪伴是互相珍惜、互相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