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新解: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 拾書所

焦慮新解: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 379 元 原價 480
關於焦慮的全新洞見!
「焦慮是認識自我的一則邀請,而非必須被解決的病情。」
精神科醫師──艾倫・沃拉

★ 亞馬遜網路書店4.6星好評
★ 售出11國版權
★《出版人週刊》、《新聞週刊》、《衛報》等多家外媒報導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焦慮是過度緊張所引發的生理反應,
必須透過藥物抑制大腦的訊號傳遞,進而得到解決;
但精神科醫師沃拉指出,
焦慮比起過去所知,更容易預防甚至改善。
只要探索在你身體和生活中的細微失衡之處,
就有機會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反應,將焦慮半路攔下。

★ 焦慮不只存在你的大腦,更有可能來自身體。
營養失調、睡眠障礙、現代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科技使用習慣,
都可能讓身體備感壓力,
當生理影響心理,我們就會感到焦慮。
反過來,也可以藉由改變作息、調整飲食等方式,
讓焦慮獲得控制。

★ 視焦慮為「探究的開始」,而非「破碎的狀態」。
沃拉醫師身為執業超過十年的精神科醫師,
重視身、心、靈全方位的平衡,
以功能醫學角度重新詮釋,
提出焦慮分為來自身體反應的「假焦慮」,與來自內心的「真焦慮」。
書中說明日常可操作的簡易方法,
幫助讀者以非藥物的方式揮別假焦慮、面對真焦慮,
進而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邁向更寬廣的人生。

★ 專業誠摯推薦
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 袁瑋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之盈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 黃偉俐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諮商心理師、作家 蔡宜芳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 來看看假焦慮盤點清單!
我很焦慮,而且不確定原因為何。我是否……
□ 飢餓?去吃點東西
□ 低血糖或是有某些體內化學物質低落的狀況?剛剛是不是吃了甜的、加工的、含有食用色素或防腐劑的東西?去吃些點心,下次記得要認真選擇不同的食物
□ 咖啡因過量?這樣的緊張焦慮,或許是對咖啡因敏感,明天少喝點咖啡吧!
□ 咖啡因不足?今天喝的咖啡比平常少,要以維持每日一致的咖啡因攝取量為目標。
□ 疲倦?去小睡一會兒,今晚優先考慮早點上床睡覺。
□ 脫水?去喝點水。
□ 覺得懶散?去外頭走走,或是跳個舞吧!
□ 情緒失調?我是不是沉迷於網路或社群媒體?跳個舞或出門晃晃,重設一下神經系統。
□ 喝醉了或宿醉?記住這個,未來在面對酒精時,請做出正確的選擇。
□ 需要服用一劑精神科藥物?血液中的藥物水平正好處於最低點,該吃藥了。

★ 關於封面設計
你的焦慮,是內心的金絲雀。當它停止歌唱時,代表著我們需要停下腳步,聆聽來自身體或心靈的聲音。
封面設計以礦坑中的金絲雀為焦慮的象徵,正在對大腦與身體,傳遞著真實的訊息。

【各界好評】
★ 雖然《焦慮新解》的中英文書名聽起來都有一點硬,讀起來卻是周全又很容易理解的書。焦慮是身心科前三大的診斷,症狀是表面,根源卻複雜許多,我們在協助患者緩解症狀之外,更挑戰的是如果根源沒有解決,停掉藥物後症狀勢必又漸浮出來。作者接受正統精神醫學訓練,因著自身的焦慮經驗,也學習了豐富的整合醫學,能以多元的角度去幫助大家理解焦慮。她肯定精神醫學藥物與腦部的關聯與療效,也進一步提醒如生活習慣、荷爾蒙、腸腦關聯、飲食營養……還有心理層面的人際連結、自我認識與接納等,都能幫助我們遠離焦慮、邁向健康。焦慮其實是我們身心的警示燈,提醒著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必須調整與面對,當我們願意傾聽並且改變,焦慮是可以治癒的。這本書帶來更豐富的觀點與治療的希望。
──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 袁瑋

★ 原來,焦慮也有「真、假」之分?其實焦慮並非絕對之惡。因為焦慮是一種邀請,它引領我們明白身體的狀態,也使我們聽懂心的語言。倘若你也屬於高敏一族,焦慮或許已是你的日常,那麼就讓我們隨著本書重新解析焦慮真實意義,一起進入剖析焦慮(The Anatomy of Anxiety)的世界:面對它、理解它、接納它、使用它。讓焦慮,成為你真正的超能力。
──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海蒂)

★ 焦慮是一種普遍但令人難受的內在狀態,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連帶影響你的人際、工作與睡眠等等。不過,焦慮也是一種很棒的力量,讓你在某些時刻表現得更好。這本書將會引導你以正確的觀點認識焦慮,並且陪伴你以正向的方式學會與焦慮共處。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 我的門診幾乎八成以上都是焦慮症的病人。很多人之所以持續需要吃精神科藥物,很大的問題是他們無法「察覺」、「正視」,跟「處理」自己的擔心跟緊繃。雖然對於較為嚴重的焦慮性疾患,我認為初期還是必須接受足量的藥物治療,但長遠來看,改變擔心焦慮的「習慣」很重要,本書便提供了客觀見解。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 黃偉俐

★ 在社群焦慮的I世代,這是你一定要涉足閱讀的一本書!本書最珍貴之處在於,協助你看見「焦慮,是來自心靈的一封信,是一則邀請」。在生活中失衡之處,由身體反應,並且保護你讓你變得更靈敏,提醒你必須做出改變的行為。迅速掌握不安的源頭,釐清真焦慮和假焦慮的層面,並了解身體因此付出不小的代價。尤其是腸胃道的直覺反應,讓我們清晰察覺到身體與大腦的地圖,是如此超出意識,正協助我們活出更好的自己!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之盈

★ 要如何解剖一個人的焦慮?很簡單,讓身體告訴你。無論是心因性或生理性焦慮,都會在身體產生不同的形狀,而這本書除了教你辨識它們的輪廓,還會探索輪廓背後的訊息,因為你所在意的每件事,身體都知道。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 焦慮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透過本書,作者提醒我們焦慮常因生理失衡所引發,這其實是種「假焦慮」!下次當你感到焦慮時,看看書中的假焦慮盤點清單,是血糖、睡眠、腸道問題?或科技上癮?分辨「假焦慮」及「真焦慮」,不再只靠吃藥緩解症狀。而面對「真焦慮」時,與其問︰「我要怎麼才能不再這麼焦慮?」,改成問︰「我的焦慮正在告訴我什麼?」這本好書,幫助我們用新的觀點看「焦慮」這件事。不再被「假焦慮」所控制;好好傾聽「真焦慮」想要告訴你什麼,你將能成為更想成為的自己!
──諮商心理師、作家 蔡宜芳

★ 在作者詳細的分析之下,焦慮從模糊變得更具體且清楚了。下一回在感受到焦慮時,先踩個煞車,思考這次焦慮的本質,是真焦慮、還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引發的假焦慮?接著再做出行動,會是更有幫助的做法!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 看待焦慮與身心聯繫角度的根本性轉變。──《全人療癒》作者,妮可.勒佩拉
★ 焦慮版《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霍莉.惠特克
★在焦慮空前高漲的時代,這本書帶來全面性的解決方法。── 《直覺斷食法》作者,威爾.柯爾醫生
★ 焦慮讓生活變得渺小。沃拉博士的方法將使你永久擺脫不同層次的焦慮,跳脫頭腦,走入身體、關係與新生活。──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共同創辦人,瑪莉薩.哈維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