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好書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人們認為歷史必然是一個進步的故事,而這種信念把我們帶到了災難的邊緣。
史家之筆不只記錄過往,同時也在「塑造」現在與未來……
歷史為何會成為大英帝國合理化征服與侵略的藉口?
好幾個世代以來,英國的思想家們都在講述大英帝國的歷史,時至今日,英國仍有近半民眾認為,帝國的過往象徵某種光榮。在帝國主義早已被唾棄的現代,大英帝國為何仍舊得以保有正面評價?本書作者普莉亞.沙蒂婭認為:史家們的歷史寫作,正是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她一一檢視近代英國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像是湯瑪斯.潘恩、埃德蒙.柏克、詹姆斯與約翰.彌爾父子,及溫斯頓.邱吉爾等等,犀利的點出他們一方面讚揚英國的自由民主,一方面又為帝國擦脂抹粉,正當化帝國主義的殖民暴行。
審視曾被英國人訴諸的特定史觀,例如「人們無能為力改變歷史傳承」、「帝國暴力是歷史進步的必要之惡」,或是「偉人必將帶領人類歷史通往進步」……史家們運用這些概念,替大英帝國的殖民暴行卸責。沙蒂婭藉由揭露出歷史如何成為帝國的掩飾工具,展示了歷史寫作的戲劇性後果:歷史寫作並非只是記錄過往,而是給各種曾發生的事件不同意義;它宛如一隻時間怪獸,同時吞噬與改變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歷史學科如何透過讓帝國在道德上可信來幫助打造帝國,並且透過讓帝國獲得合理性,從而再造了歷史的書。
專文導讀
陳嘉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本書細數了英國帝國主義在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上半葉、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戰前後以及二戰之後,在每個階段遭遇殖民地的反抗以及帝國的血腥反撲後,英國的知識分子和政治社會菁英如何透過召喚歷史感和歷史意識,管理他們的良心,為他們的能動性提出遁辭,或者洗脫罪惡感、或者英雄化地承擔起罪惡感,反而證成了他們支持帝國主義繼續擴張的主張和行動。……本書對英國帝國主義在不同階段面對的局勢和良心挑戰的分析極為豐富……十九世紀後半到一戰之間的帝國主義,帝國的行為只有變得更邪惡和墮落,英國人對於殖民地人民的觀點和態度也變得更失望、更殘酷……」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鑑慧|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曾國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讚辭
這是一本反思歷史思維如何形塑政治後果的鉅著。它探討的是歷史作為一種知識領域,如何間接影響人們判斷與行動,進而構成正當化政治行動的智識武器。普莉亞.沙蒂婭指出,當人們書寫、思及歷史時,往往同時也對歷史的發展存有價值判斷。例如,有些人會說,人類的歷史是進步的。藉由分析歐洲帝國意識形態背後的歷史意識,沙蒂婭提醒讀者,潛藏於歷史知識下的價值判斷,很可能間接促成嚴重的政治後果。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
沙蒂婭要說的是,史觀總是隱藏在歷史書寫背後,而歷史作品又繼續傳播與強化這種史觀,因此歷史協助創造了歷史。作者聚焦且特別放大這種觀念來審視近代歷史的發展,例如帝國主義的擴張就是被線性發展史觀合理化。當我們瞭解近代這種史觀的創造者是黑格爾與馬克思時,就不會覺得兩百年來,它無論從左翼或右翼觀點支配我們的歷史是意外的。
——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與帝國的書,它不是一部平鋪直敘的歷史,而是解釋歷史學的訓練如何使殖民行動成為可能……本書睿智且重要,重新詮釋了歷史、歷史學者與帝國之間的關係。
——《衛報》(The Guardian)
本書以清晰的筆法,描述了關於帝國主義者的史學史是如何自十九世紀以來,持續地塑造過去與未來。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時間怪獸》不是一部傳統上的歷史著作……作者的結論最終落在了歷史學科本身,自從歷史學科在十九世紀的歐洲作為一個學術研究領域出現以來,它就為善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西方自由主義者們提供了一套控管他們良知的倫理工具,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對世界上的「落後」民族發動了謀殺暴力……在歷史學科的基礎上,甚至是在人文科學中的很多其他學科內,都存在著對於一些重大問題的壓制,而這些問題是關乎於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問題……沙蒂婭在處理這些重大問題時的無所畏懼,甚至走到了指責這個讓她擁有如此重要聲望的學科的地步,這表明她很可能是那個能鼓起勇氣,躍入到這個鴻溝中的歷史學家。
——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卷軸》(Scroll)
在這本情感炙熱的書中,普莉亞•沙蒂婭再一次地展示了她是最睿智與飽含原創力的史學家之一。《時間怪獸》藉由聚焦在一個根本的問題,對大英帝國的歷史做了全新的詮釋——一個總是關注自身良心的「好」人,是如何主導系統性的剝削與一再重複的暴行?沙蒂婭展示了,只有當我們緊抓著歷史學者用以減輕其良心不安的計謀,我們才能面對帝國在當今紛擾的世界留存的黑暗遺產。
―—桑尼爾.阿瑞斯(Sunil Amrith),《難易駕馭的水域》(Unruly Waters)作者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人們認為歷史必然是一個進步的故事,而這種信念把我們帶到了災難的邊緣。
史家之筆不只記錄過往,同時也在「塑造」現在與未來……
歷史為何會成為大英帝國合理化征服與侵略的藉口?
好幾個世代以來,英國的思想家們都在講述大英帝國的歷史,時至今日,英國仍有近半民眾認為,帝國的過往象徵某種光榮。在帝國主義早已被唾棄的現代,大英帝國為何仍舊得以保有正面評價?本書作者普莉亞.沙蒂婭認為:史家們的歷史寫作,正是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她一一檢視近代英國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像是湯瑪斯.潘恩、埃德蒙.柏克、詹姆斯與約翰.彌爾父子,及溫斯頓.邱吉爾等等,犀利的點出他們一方面讚揚英國的自由民主,一方面又為帝國擦脂抹粉,正當化帝國主義的殖民暴行。
審視曾被英國人訴諸的特定史觀,例如「人們無能為力改變歷史傳承」、「帝國暴力是歷史進步的必要之惡」,或是「偉人必將帶領人類歷史通往進步」……史家們運用這些概念,替大英帝國的殖民暴行卸責。沙蒂婭藉由揭露出歷史如何成為帝國的掩飾工具,展示了歷史寫作的戲劇性後果:歷史寫作並非只是記錄過往,而是給各種曾發生的事件不同意義;它宛如一隻時間怪獸,同時吞噬與改變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歷史學科如何透過讓帝國在道德上可信來幫助打造帝國,並且透過讓帝國獲得合理性,從而再造了歷史的書。
專文導讀
陳嘉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本書細數了英國帝國主義在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上半葉、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戰前後以及二戰之後,在每個階段遭遇殖民地的反抗以及帝國的血腥反撲後,英國的知識分子和政治社會菁英如何透過召喚歷史感和歷史意識,管理他們的良心,為他們的能動性提出遁辭,或者洗脫罪惡感、或者英雄化地承擔起罪惡感,反而證成了他們支持帝國主義繼續擴張的主張和行動。……本書對英國帝國主義在不同階段面對的局勢和良心挑戰的分析極為豐富……十九世紀後半到一戰之間的帝國主義,帝國的行為只有變得更邪惡和墮落,英國人對於殖民地人民的觀點和態度也變得更失望、更殘酷……」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鑑慧|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曾國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讚辭
這是一本反思歷史思維如何形塑政治後果的鉅著。它探討的是歷史作為一種知識領域,如何間接影響人們判斷與行動,進而構成正當化政治行動的智識武器。普莉亞.沙蒂婭指出,當人們書寫、思及歷史時,往往同時也對歷史的發展存有價值判斷。例如,有些人會說,人類的歷史是進步的。藉由分析歐洲帝國意識形態背後的歷史意識,沙蒂婭提醒讀者,潛藏於歷史知識下的價值判斷,很可能間接促成嚴重的政治後果。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
沙蒂婭要說的是,史觀總是隱藏在歷史書寫背後,而歷史作品又繼續傳播與強化這種史觀,因此歷史協助創造了歷史。作者聚焦且特別放大這種觀念來審視近代歷史的發展,例如帝國主義的擴張就是被線性發展史觀合理化。當我們瞭解近代這種史觀的創造者是黑格爾與馬克思時,就不會覺得兩百年來,它無論從左翼或右翼觀點支配我們的歷史是意外的。
——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與帝國的書,它不是一部平鋪直敘的歷史,而是解釋歷史學的訓練如何使殖民行動成為可能……本書睿智且重要,重新詮釋了歷史、歷史學者與帝國之間的關係。
——《衛報》(The Guardian)
本書以清晰的筆法,描述了關於帝國主義者的史學史是如何自十九世紀以來,持續地塑造過去與未來。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時間怪獸》不是一部傳統上的歷史著作……作者的結論最終落在了歷史學科本身,自從歷史學科在十九世紀的歐洲作為一個學術研究領域出現以來,它就為善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西方自由主義者們提供了一套控管他們良知的倫理工具,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對世界上的「落後」民族發動了謀殺暴力……在歷史學科的基礎上,甚至是在人文科學中的很多其他學科內,都存在著對於一些重大問題的壓制,而這些問題是關乎於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問題……沙蒂婭在處理這些重大問題時的無所畏懼,甚至走到了指責這個讓她擁有如此重要聲望的學科的地步,這表明她很可能是那個能鼓起勇氣,躍入到這個鴻溝中的歷史學家。
——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卷軸》(Scroll)
在這本情感炙熱的書中,普莉亞•沙蒂婭再一次地展示了她是最睿智與飽含原創力的史學家之一。《時間怪獸》藉由聚焦在一個根本的問題,對大英帝國的歷史做了全新的詮釋——一個總是關注自身良心的「好」人,是如何主導系統性的剝削與一再重複的暴行?沙蒂婭展示了,只有當我們緊抓著歷史學者用以減輕其良心不安的計謀,我們才能面對帝國在當今紛擾的世界留存的黑暗遺產。
―—桑尼爾.阿瑞斯(Sunil Amrith),《難易駕馭的水域》(Unruly Waters)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