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 | 拾書所

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

$ 829 元 原價 1,050
◆《週日泰晤士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選書
◆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最佳歷史選書」
◆《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作者盛讚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口碑推薦├ 
奇慈飛 「蹲點阿拉伯」部落客
阿 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柯睿信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主編
莊德仁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張育軒 「說說伊朗」創辦人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依橙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謝金魚 歷史作家

頽鰫一場深入阿拉伯的靈魂與中東族群記憶的壯闊之旅,
帶領讀者踏入滾滾黃沙、游牧營帳、駱駝商隊與伊斯蘭拜禱聲的世界,揭開阿拉伯歷史的面紗。
 
一千一百多年前,傑出的早期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第,把講述阿拉伯故事這項任務,
比喻成「有人發現一大堆散落的寶石,有各種不同的款式和顏色,然後得想辦法按照秩序將它們串接起來,變成一條珍貴項鍊」。
 
《阿拉伯人三千年》接下了這項任務。在本書中,作家暨知名學者提姆•麥金塔─史密斯以細節豐富、流暢優美的文字,
搭配他別具一格的說故事方式,將阿拉伯民族與部落在廣袤世界開疆拓土、傳播文化的過程依年代串接起來,
讓我們看到語言之線如何貫穿了阿拉伯的歷史與認同。從最早期沙漠岩石上的塗鴉,
到晚近往往相當血腥的壓制異聲──他聆聽阿拉伯人數千年來的聲音,也聆聽他們「口若懸河的沉默」。
 
本書中年代最早上溯至西元前九世紀,涵蓋了伊斯蘭出現之前與之後,各一千四百年留有紀錄的歷史時期。
在伊斯蘭之前,文學與文化大多是口語的。當第一本阿拉伯文書籍《古蘭經》問世以後,
它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快速團結了阿拉伯人。然而不到三百年,大一統的阿拉伯就成了只能追憶的珍貴往事。
接下來的一千年,除了兩次例外,阿拉伯人都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先後受到土耳其人、波斯人、柏柏人和歐洲人的統治。
近期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和隨後的混亂餘波再次顯示,話語──標語和宣傳、喑啞的真相與喧鬧的謊言──
仍然在形塑著阿拉伯世界;兼具創造與毀滅力量的歷史「火輪」依舊滾動不止,直至今日……
 
這部宏觀的著作涵蓋了近三千年的阿拉伯歷史,藉由追溯阿拉伯語言的起源細說從頭,
再探討到這種語言如何形塑擴散於三大洲的宗教、文化與人民樣貌。讀者可破除長年的迷思與誤解,
更加理解世界發展的全貌。本書不僅是一本扎實的歷史作品,更是一趟跨越時空的紙上旅程。

▌口碑好評

本書對阿拉伯人的歷史歸納之完整實在令人讚嘆,書寫內容既無略古詳今地忘卻阿拉伯歷史上較少人知曉的前伊斯蘭時期,
同時在影響當代世界格局甚大的近代章節中亦有深刻著墨。而書中隨處可見的阿拉伯原文詩作,更是使人在此精心構築的歷史之旅中有種身歷其境的奇妙感受。
——柯睿信/「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主編
 
二〇二二年底隨著世足賽開打,阿拉伯世界又再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議題。《阿拉伯人三千年》的中文版發行正符應此時的需求。
歷史學強調脈絡化的理解,希望能同理神入當事人的處境與感受,然理解「阿拉伯」卻因為語言的隔閡成為一大障礙。
再者,認識阿拉伯常從伊斯蘭教的角度入手,但當伊斯蘭帝國的興起與分裂之後,國家成為關注的焦點,遺憾的是,
「阿拉伯」卻隱沒了。以上這些都是非「阿拉伯」人同理神入「阿拉伯」世界的阻礙,也正是本書作者想要移除的努力所在。
——莊德仁/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這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一本剖析阿拉伯人民族靈魂與記憶的精采作品。深入、細膩、
有條有理卻又大膽充滿詩意,唯有作者數十年沉浸在阿拉伯文化與對其的熱愛,
加上罕見的觀察力與理解,才能帶給我們這趟絕妙的閱讀旅程,如同在沙漠中穿過一個又一個歷史遺跡,
細碎交錯的文化細節巧妙地流動在每個章節中。讀這本書不只是讀阿拉伯人,而是一場宏大深入的心靈探索之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精湛且精采。本書是優美的書面敘事和敏銳的分析,既鮮活又原創,充滿迷人的角色和想法,
對伊斯蘭前後的著墨同樣深刻,不僅對阿拉伯的歷史和信仰、對它的語言和文化也都流露真情。
這本書只能出自一位對阿拉伯靈魂地理學與阿拉伯土地地理學瞭若指掌之人。
──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作者
 
麥金塔-史密斯是一位非凡的海外英國人:如他所言,一位住在土地上而非圖書館裡的作家,
在現場體驗歷史。他以令人眩目的措辭和啟發人心的比較傳達出深厚的學識與透徹的洞見……
他天賦異稟,可用引人入勝的細節和生動有力的比較來豐富整體圖像。
──伊恩•布萊克(Ian Black),《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本書是一趟精緻愉悅的旅程,帶你穿越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歷史。
它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山區的戰爭創傷串聯起來。
──強納森•布朗(Jonathan A. C. Brown),喬治城大學阿瓦里德•本•塔拉勒伊斯蘭文明講席教授(Alwaleed bin Talal Chair of Islamic Civilization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精采絕倫。這本書和其他作品的真正差別在於,它對阿拉伯歷史的洞見多不勝數,而且引人入勝。
裡頭也有一種酸楚之情,因為在他書寫阿拉伯人的複雜故事的同時,他就置身在遭到封鎖的沙那現場,親眼目睹了葉門的內戰上演。
──史蒂芬•卡頓(Steven C. Caton),哈佛大學當代阿拉伯研究教授
 
......對這本啟發人心之書我滿懷推崇,佩服它對阿拉伯歷史認同的原創性和即時性看法,迫不及待想看它上架。
──菲利浦•肯尼迪(Philip Kennedy),《阿拉伯文敘事傳統之肯認》(Recognition in the Arabic Narrative Tradition)作者
 
......將糾結的過去生動呈現出來……泰然自若地處理複雜敘事。
──艾瑞克•奧姆斯比(Eric Ormsby),《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麥金塔─史密斯這本爭議性的新作,去除掉數百年來錯誤的神話打造,讓阿拉伯民族動盪的歷史重新回歸到語言的堅固盤石上。
凡是想要了解以及書寫中東地區的人,都必須閱讀並吸取這本深刻、機智的學術成就。
──巴納比•羅傑森(Barnaby Rogerson),《最後的十字軍》(The Last Crusaders)作者
 
這本書旨在帶領我們踏上一條比哈里發歷史更有野心的旅程。它提出阿拉伯認同與國族性的關鍵問題。很難找到比麥金塔-史密斯更棒的導遊,
他在西方中東觀察家的圈子裡享有近乎神話的地位。他在舊沙那生活了好幾十年,可怕的葉門戰爭期間也一直住在該地。
在一絲不苟的學術研究中間,穿插了他從窗外街道上瞧見的軍事演習與宣傳。
──理查•史賓賽(Richard Spencer),《泰晤士報》(The Times)
 
在這段浩瀚漫長、高潮迭起的歷史過程中,麥金塔-史密斯精準地挑選他的細節和分析,提供了令人敬佩的完整圖像,
描繪出世界歷史與文化中始終遭受誤解的一部分……一趟奇妙的旅程,充滿冒險與詩歌,由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敏銳觀察家講述。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評價
 
這本精采迷人的歷史書將改變我們對阿拉伯世界的事件分析。
──《華盛頓書評》(Washington Book Review)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