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 國寶級珍稀宋刊小字梵夾本 原樣復刻 函盒經摺裝 「經中之王」千年流轉傳奇) | 拾書所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 國寶級珍稀宋刊小字梵夾本 原樣復刻 函盒經摺裝 「經中之王」千年流轉傳奇)

$ 5,500 元 原價 5,500
《妙法蓮華經》為國家圖書館重量級國寶藏品
是世上極為珍稀的宋刊小字梵夾本
以現代復刻手法再現宋代印刷技藝風華

▍《法華經》的「經中之王」地位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妙法蓮華經》為法華三部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無量義經》與《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的潔白、清淨。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的是一乘圓教,表達清淨了義,究竟圓滿,無上微妙。本經旨在闡述「一佛乘」之理,弘揚「三乘歸一」,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一佛乘,指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全經總共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說一乘之原因,後十四品說一乘之結果。在大乘佛教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妙法蓮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佛乘。
世界文學裡最美的寓言
法華七喻(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醫子喻),就是《法華經》的七種譬喻,佛陀以種種多采多姿的故事譬喻,使人易於理解教說之意義內容,為聲聞、緣覺二乘弟子,開講一佛乘真實道,教菩薩成佛的妙法。《法華經》之譬喻,呈現如來為宣示一佛乘,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為煩惱無明所困的眾生,用各種善巧方便法門令入?槃的用心,其教義教法在深層內涵中,如能深入明了法華譬喻,就能體悟一佛乘法義。

▍千年傳奇流轉 珍稀國寶傳世
此部《妙法蓮華經》是由南宋惠雲院的德求法師發願受持,法師為祈求國界安寧,萬民樂業,卻遇藏經塔雷擊毀壞、經匣被盜取復還,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流轉,清朝道光年間捕雀童子在佛塔中發現此部經書,後續由收藏家請良匠精心修復,並邀金石名家書寫卷首護頁、文人書寫遞藏跋記,述明「此經不壞,遂出人間」之種種因緣,也成為國家圖書館所典藏的經典中,充滿傳奇的佛教寶典。

▍本經特色
1. 復刻珍稀:國家圖書館珍藏《妙法蓮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鳩摩羅什譯,為館藏最早的宋刊小字梵夾本。
2. 鑑賞價值:全經鏤版依舊精細,雖有近千年歲月所留下之痕跡,但經書內容完整毫無缺損,書末收錄歷代手跋,具鑒賞價值。
3. 傳奇性傳遞史:經文之後的〈釋德求跋記〉,紀錄發願受持、雷擊寶塔、盜取送還。
4. 佛學價值:姚秦三藏法師鳩羅摩什翻譯,秉持「信、達、雅」三大原則,具有優美的文學美感,因此深受世世代代傳誦。
5. 古書裝幀:兩百面,採用經折裝的方式裝幀,前後有原木護板,佛經的內頁則以小字楷體精刻,字體工整清麗。

▍本經內容
1. 《妙法蓮華經》即為鳩摩羅什譯本,採經摺裝方式,有原木護板,屬宋刊小字梵夾本,全卷小字楷體經刻,字體工整清麗。
2. 卷首篆書「秀州惠雲院宋栞妙法蓮華經」,書寫者為清末著名金石家釋達受(字六舟),寫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3. 晚清書法家吳廷康(1799~?)雙鉤釋德求跋,及其簡述龍巖居士於道光丁未(1847)年間獲此藏經因緣之跋記。
4. 經末有尾題「妙法蓮華經卷第七」及德求署名「比丘德求受持」。此頁有藏家印記兩枚:「陳韜圖書」、「龍巖草堂金石圖書」。
5. 道光二十九年(1849)魏謙升(1797-1861)手跋,述明「此經不壞,遂出人間」之種種因緣。

▍規格說明
● 印刷:木刻雕版復刻印刷。
● 紙張:內頁為米白色萊卡奇艷紙;封面為虹暘布料裱厚版。
● 外包裝:以虹暘布料裱厚版做為書盒。
● 木盒:附典藏木盒。
● 裝幀:兩百面,長幅摺疊、經摺裝幀,更添其古物質感。
● 尺寸約 20.8cm*8.7cm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