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極大,此為人所共知之事實,但韓非思想的內涵及價值則殊不易論定。近代由於西方法治觀念的輸入,法治思想受到肯定,對韓非思想的詮釋又易流於穿鑿附會的揄揚。
本書作者為了釐清真象、解除世人迷惑,深入探討了韓非人格的特質、思想發展的脈絡、內涵及侷限的所在。《韓非思想衡論》是作者一生宣揚儒學志業的完結篇,內容論證詳盡、分析深刻,值得好學者一讀。
本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說難》、《孤憤》,身世、國情之悲
第一節 韓非之生平大略
第二節 口齒的悲劇
第三節 窮途之困
第四節 無奈與絕望
第二章 法家之興起、發展與完成
第一節 周文罷敝與法家之興起
第二節 法家之一、二期發展
第三節 韓非之承繼與轉進
第三章 心靈之局限化、偏執的心態、執一的心態
第一節 管仲之論豎刁、易牙及開方
第二節 所謂管仲之「大物」
第三節 子產之聞婦人哭聲
第四節 師曠、晏子之答齊景公
第五節 仲尼之答葉公問政
第六節 危之生子皋
第七節 太公望之殺狂矞兄弟
第四章 純利的人際關係,及「挾自為心」與君臣關係問題
第一節 人之定義與純利的人際觀
第二節 「挾自為心」之涵意
第三節 君臣之異利,及其交利問題
第五章 人主之危機、慘劇及其消解之道
第一節 內鴆、鴆毒與扼昧
第二節 八姦之內涵
第三節 五壅之要例
第四節 姦劫弒臣,厲亦憐王
第五節 必伐其藂,數披其木
第六章 人主之艱難及其消解問題
第一節 愚、誣之學
第二節 雜反之行
第三節 三種不同的表現者
第四節 智、壽狂言與巫祝之聲
第五節 以功用為的彀
第七章 法治論的種種
第一節 法治的正規性問題
第二節 法治內容之一般問題
第三節 重刑止姦的矛盾問題
第四節 法治對於善行與學術之否定
第五節 耕戰政策與富強格局
第八章 君術或主道之殘酷
第一節 術之原始
第二節 道與術之分際
第三節 術之殘酷性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論孔老之精神境界
附錄二 陳拱(問梅)先生學述
附錄三 陳拱(問梅)先生著作目錄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極大,此為人所共知之事實,但韓非思想的內涵及價值則殊不易論定。近代由於西方法治觀念的輸入,法治思想受到肯定,對韓非思想的詮釋又易流於穿鑿附會的揄揚。
本書作者為了釐清真象、解除世人迷惑,深入探討了韓非人格的特質、思想發展的脈絡、內涵及侷限的所在。《韓非思想衡論》是作者一生宣揚儒學志業的完結篇,內容論證詳盡、分析深刻,值得好學者一讀。
本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說難》、《孤憤》,身世、國情之悲
第一節 韓非之生平大略
第二節 口齒的悲劇
第三節 窮途之困
第四節 無奈與絕望
第二章 法家之興起、發展與完成
第一節 周文罷敝與法家之興起
第二節 法家之一、二期發展
第三節 韓非之承繼與轉進
第三章 心靈之局限化、偏執的心態、執一的心態
第一節 管仲之論豎刁、易牙及開方
第二節 所謂管仲之「大物」
第三節 子產之聞婦人哭聲
第四節 師曠、晏子之答齊景公
第五節 仲尼之答葉公問政
第六節 危之生子皋
第七節 太公望之殺狂矞兄弟
第四章 純利的人際關係,及「挾自為心」與君臣關係問題
第一節 人之定義與純利的人際觀
第二節 「挾自為心」之涵意
第三節 君臣之異利,及其交利問題
第五章 人主之危機、慘劇及其消解之道
第一節 內鴆、鴆毒與扼昧
第二節 八姦之內涵
第三節 五壅之要例
第四節 姦劫弒臣,厲亦憐王
第五節 必伐其藂,數披其木
第六章 人主之艱難及其消解問題
第一節 愚、誣之學
第二節 雜反之行
第三節 三種不同的表現者
第四節 智、壽狂言與巫祝之聲
第五節 以功用為的彀
第七章 法治論的種種
第一節 法治的正規性問題
第二節 法治內容之一般問題
第三節 重刑止姦的矛盾問題
第四節 法治對於善行與學術之否定
第五節 耕戰政策與富強格局
第八章 君術或主道之殘酷
第一節 術之原始
第二節 道與術之分際
第三節 術之殘酷性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論孔老之精神境界
附錄二 陳拱(問梅)先生學述
附錄三 陳拱(問梅)先生著作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