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mt 坂本龍一是誰
$ 355 元
原價 450
「我幾乎已經沒有對後藤繁雄隱瞞的事了,這太厲害了。」——坂本龍一
「收在本書裡的語言是過去的語言。他已經不在這個『時間點』了,也不為其發言負責⋯⋯教授的回答,是簡潔而美麗的道德律。一切都是為了完美地成就現在這個瞬間,是這樣的連續,造就了這本書。」——後藤繁雄
10 年的光陰,1000+1000個問題。256段思想的樂句。
1996年,天才編輯後藤繁雄帶著1000個問題前往紐約採訪音樂藝術家坂本龍一,提問過程持續了兩年,後結集為《skmt1》。三年之後,二人又展開了第二次對談,直到2006年結束並收入《skmt2》,整場對話足足進行了十年之久。二書集結成《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
本書集結了從1996年到2006年,十年間不間斷的採訪、對話,同時也收錄了坂本龍一的部分日記、隨心雜感、部落格文章等。與一般常見的自傳形式不同,全書均不見傳統的介紹、說明、評析;而是與之相反,一個個篇章往往從一個簡單的主題帶出,然後圍繞主題,如同朋友閒聊般,即興地步步深入其中。因此各章均相當零碎散落,卻又沿著坂本龍一自身的核心思想,巧妙地維持著連貫的一體性。正如後藤繁雄所言——「人是不斷持續運動的綜合有機體。」透過這些片段式的檔案與筆記,本書精準的記錄下不同時空中,為人所熟知的坂本龍一。使讀者得以更靠近其創作脈絡與生命歷程外,同時更能發現未曾想像的坂本龍一之新面貌。可以說,本書每一篇章都以極為深刻的方式,反覆叩問著「坂本龍一是誰」此命題。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二人的話題內容包羅萬有,由童年時代、音樂啟蒙、藝術養成,到時局變遷、戰爭、疫病,再到人類與死亡。這些林林總總的話題,無一不牽動坂本龍一對於創作的思考,以及他對於生命的反思。透過這場十年的對談,我們得以捕捉到坂本龍一所身置的每一個時代脈絡,從而更為了解是何種環境構成當下的坂本龍一,以及出自其手筆的那些經典作品。
例如身處於二十世紀末的坂本龍一,受到伊朗空襲、海灣戰爭、後現代思潮的影響,對於「崩壞」與「共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及未解的疑問。進而採取回歸過去的反思性態度,創作出樂迷們追棒至今的經典專輯《BTTB》;及後又創作出《Life》歌劇,以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在原子彈投下後的講話,作為貫穿整部劇作的獨白。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因911事件及後續的影響,對於美國與自由民主產生失望和反思,在種種的困惑中創作出「裂痕式的音樂」,從而造就出《Chasm》專輯。對於坂本龍一對於音樂本質的思考,本書有著鉅細靡遺的展現,並同時與其時代脈絡與生活經驗緊密地扣連,相互對話。對於理解其創作思維,尤其晚期以極簡主義風格為主導的作品,絕對是別有一番啟示。
「即使人類如此互相殺戮,鳥兒依舊悅耳鳴叫,天空依然美麗。
沉重的歷史與哲思外,就如教授一向給人的形象般,本書也不乏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趣聞軼事。你是否能想像坂本龍一守在螢幕前沉迷韓劇的樣子?又或者青少年時期曾自稱「克勞德」,認真地以為自己是德布西轉世,甚至在簽名本上練習華麗的簽名方法?甚至是《BTTB》的取名原由竟然只源自於「排列起來很對稱」這個簡單的想法。然而在記述這些詼諧趣事的同時,教授卻又會把我們引領到發人深省的主題上。觀賞韓劇的同時,又會不禁聯想到古日語的研究上,從而談論語言的互通性;「德布西轉世」的往事則是帶到音樂類型的國際性探討,甚至連與孩子渡假旅遊之際,也會對土地本身的殖民歷史有深切的反思。這些故事妙趣橫生之餘又耐人尋味,更為豐富了我們對於坂本龍一的認識與想像。除了這些小故事外,本書更收錄了如與電子音樂家卡斯頓.尼古拉(Alva Noto)的巡演雜談、與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對話回憶錄、為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舉辦的追悼會小記等。透過閱讀坂本龍一與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合作追記,一方面可使讀者更為全面地進入坂本龍一自身的創作世界,另一方面更能掌握到創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此掌握到創作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脈動。
「我這個人,放著不管的話很容易變成「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的狀態,
《skmt:坂本龍一是誰?》以其獨特的書寫策略,拉近了讀者與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距離,使得我們能以比起過往都更要靠近的方式,進一步打開對於他的認識。對於身處此時此刻的我們而言,重回1996,透過坂本龍一的視角,跟隨其足跡,步步走過長達十年的旅程,看見那些餘音繚繞的經典名作背後的創作歷程,以及那永不止步,永遠思考著「我能做些甚麼」的坂本龍一,無疑是延續其思想的最好方式。